刚入冬的一天晚上,上初中的大侄女放学回家,欣喜万分地向全家人宣布,“我下个礼拜要上北京啦!就要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啦!”
这消息如同一声惊雷,瞬间让整个家都沸腾了起来,大家奔走相告,无不为这一振奋人心的喜事欢呼雀跃着。
哥哥激动得眼眶都红了,他作为工人阶级最优秀的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能深刻地体会到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是多么激动人心,多么自豪和荣耀。
他双手紧紧握住大侄女的手,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能见到毛主席,这是多大的荣耀啊,这是咱全家人的骄傲啊!”
一家人都高兴得合不拢嘴,把所有人珍藏的毛主席像章都拿出来,让大侄女选了一枚她是喜欢的戴在胸前。
接下来的日子,一家人都围绕着大侄女的北京之行忙碌着。栀兰整整熬了两天两夜,为大侄女做了一套崭新的绿军装和制服棉袄,英桂几天连轴转帮她织了一条毛围巾。
哥哥四处打听去北京的路线和注意事项,还特意找了一本旧地图册,仔细地研究着。
出发那天,整个马场都沉浸在热烈的氛围中。学校的操场上锣鼓喧天,红旗招展,歌声、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
一群即将出发的红卫兵小将们身着绿军装,臂戴红袖章,肩挎绣着“为人民服务”五个红色大字的军用挎包,手握《毛主席语录》,高呼着革命口号。
大侄女站在队伍中间,身姿挺拔,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兴奋。一家人紧紧地围在她身边,千叮咛万嘱咐。
伯母拉着大侄女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到了北京要听毛主席的话,跟住同学,别自己到处乱跑哈。”
“大解放”的车轮子慢慢地向前滚动,大侄女和同学们站在不带篷的车厢里,使劲向家人们挥手告别。
随着汽车的轰鸣声越来越小,栀兰的心也跟着大侄女一起飞向了北京。
到了火车站,站台上已经挤满了红卫兵。这是一趟红卫兵专列,火车还没停稳,他们就随着人流迫不及待地往前涌,就跟不要命了似的。
火车每到一站,车厢里就挤进来一群和他们年龄差不多的红卫兵。大家虽然互不相识,但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信仰,很快就熟络起来。
他们热烈地讨论着革命形势,激昂地呼喊革命口号,高唱革命歌曲。歌声和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整节车厢。
经过三天三夜的颠簸,火车终于抵达了北京站。
广场上密密麻麻全是人,红旗如海,标语如林。高音喇叭里不断播放着高亢的革命歌曲。她随着人流,激动地走向红卫兵接待站。
接待站里,工作人员热情地为他们安排食宿,发放红色袖标和宣传资料,组织他们参观。
他们一天一天地数着,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大侄女的心情和其他红卫兵一样激动不已。
这是一个被历史永远铭记的日子。红卫兵们终于盼来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早上四点钟,红卫兵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期待的心情整装待发了。
天安门广场,这座见证了无数重大历史时刻的地方,此刻被汹涌的人潮彻底淹没。
天空湛蓝,阳光洒在天安门广场上,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增添了一抹神圣的光辉。
广场上早已汇聚了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的红卫兵,他们身着绿色军装,臂戴鲜艳的红袖章,宛如一片汹涌澎湃的红色海洋。
当一辆敞篷汽车从天安门城楼后面缓缓驶出,领袖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眼前。刹那间,整个广场沸腾了,欢呼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
他老人家面带微笑,向红卫兵们频频挥手致意。他乘坐的敞篷汽车开始绕天安门广场缓缓前行,每到一处,红卫兵们便拼命向前涌,试图更近距离地瞻仰领袖的风采。
红卫兵们激动得泪流满面,一边高呼口号,一边将手中的鲜花、帽子等物品奋力抛向汽车,希望能引起他老人家的注意。
汽车所到之处,红卫兵们如同被点燃的火焰,热情愈发高涨,他们恨不得将自己满腔的崇敬与热爱一股脑儿地传递给他老人家。
他老人家则始终保持着和蔼的笑容,他那坚定有力的挥手,仿佛给予了红卫兵们无穷的力量。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领袖与红卫兵们的心紧紧相连,这场接见也成为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令人难以忘怀的重要一幕 。
刹那间,广场上原本就沸腾的人群瞬间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和口号声。呼喊声似滚滚惊雷,一波接着一波,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仿佛要冲破云霄。
他们手中紧紧挥舞着语录本,那红色的封面与他们身上的红卫兵装扮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
当他们离开北京踏上返程之路,她才真正体会到这场旅程的复杂与艰辛。他们去北京时一路上的兴奋与激动完被此时的疲惫和困倦所淹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