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刺史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高台。
“李县令,”他目光平静地看着李文渊,“你方才所言,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可见在青云县确是用了心的。”
这话一出,周通判等人脸色更加难看,而一些中立官员则暗自点头。能得到崔刺史一句“用了心”的评价,在此刻的场合已属难得。
然而,崔刺史话锋随即一转:“然,周通判等人所虑,亦非全无道理。为官者,固然需有担当,能任事,但亦不可恃才傲物,轻视法度章程。非常手段,可一不可再。朝廷自有体制,州县各有司职,若人人皆以‘非常’为名,自行其是,则纲纪紊乱,政令不通,其害更甚于一时一地之困局。”
他这是在敲打李文渊,肯定其能力的同时,也强调规矩的重要性,防止其行为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这也是作为一州主官必须把握的平衡。
周通判闻言,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躬身道:“刺史大人明鉴!下官正是此意!李县令或许确有能力,然其行事风格,实不足为训!若纵容此风,恐日后州县官员纷纷效仿,视上官政令如无物,动辄以‘便宜行事’为借口,则朝廷威严何在?上下尊卑何存?”
他巧妙地将话题从具体政绩的质疑,上升到了“维护朝廷体制和上下级关系”的高度,这同样是崔刺史必须重视的问题。
几位依附周通判的官员也纷纷附和:
“是啊大人,此风不可长!”
“若都学李县令,我等上官还如何管理下属州县?”
“能力固然重要,但若不服管教,能力越强,危害越大!”
压力再次回到了李文渊身上。这一次,攻击的焦点变成了他的“服从性”和“对体制的潜在破坏性”。这顶帽子扣得极大,几乎是要将他定性为“不安定因素”。
【叮!检测到宿主遭遇上纲上线式政治指控,危机构成系数提升!诸天随机坑爹系统启动紧急修辞辅助模块!现提供以下话术选项,请宿主择一执行:】
【选项一(N卡):低头认错,表示悔改。承认自己年轻气盛,考虑不周,今后一定严守规矩,听从上官教诲。奖励:【乖巧.JPG】表情包(内置,使用后给人留下“此人暂时服软”的印象)。】
【选项二(R卡):强调个案特殊性,请求谅解。再次强调青云县情况特殊,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保证下不为例。奖励:【情况特殊】口头禅强化(效果:短时间内提及“情况特殊”时,可信度微幅提升)。】
【选项三(SR卡):偷换概念,将“破坏”定义为“创新”。声称自己的做法是对僵化体制的“有益补充”和“创新探索”,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朝廷“安民富民”的根本宗旨。奖励:【诡辩之环】碎片x1。】
看着脑海中的选项,李文渊心中冷笑。认错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认错。强调个案又显得底气不足。SR卡的“偷换概念”正合他意,但方向可以更刁钻一些。
他没有立刻回应周通判等人的指控,反而对着崔刺史,露出了一个带着几分困惑和无辜的表情,仿佛听到了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刺史大人,诸位大人,”他语气诚恳,甚至带着点委屈,“下官……下官实在不明白,周大人所言‘视上官政令如无物’、‘不服管教’从何谈起?”
他这反应让众人一愣。周通判皱眉喝道:“李文渊,你休要装糊涂!你之前在青云县,诸多行事,可曾事事上报,等候州府批示?”
李文渊脸上的困惑更深了:“周大人,下官在青云县所做诸事,清理积案、调解纠纷、鼓励农耕、改良工具、乃至最后依法查办钱不多……哪一件,不是我大启律令、朝廷章程明文规定,县令职责分内之事?”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过程中所用方法,或有非常之处,但其目的,无不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些职责,落实朝廷政令,安抚地方百姓啊!下官愚钝,实在不知,这尽心尽力完成本职之事,如何就成了‘视政令如无物’?难道非要墨守成规,坐视县政糜烂,百姓困苦,对上官报喜不报忧,才是所谓的‘服从管教’吗?”
他巧妙地将“服从管教”偷换成了“是否完成本职工作和落实朝廷政令”,将自己的行为包装成“超额完成任务”,而将周通判等人的指责,扭曲为“鼓励庸政”和“掩盖问题”。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周通判气得手指发颤,“本职之事自然该做,但方法……”
“方法怎么了?”李文渊立刻打断他,语气变得犀利起来,“周大人一再揪住下官的方法不放,却对下官努力落实朝廷‘劝课农桑’、‘严惩不法’、‘保境安民’的政令视而不见!下官倒想请问周大人,究竟是完成朝廷赋予的职责、让百姓得益重要,还是死抱着某些不合时宜的流程方法、固步自封更重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