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纪委专案组组长王涛,一位年近五十、面容冷峻、眼神如鹰隼般锐利的资深纪检干部,带着两名同样气场肃穆的下属,直接占据了开发区管委会一间临时腾出的保密会议室。空气仿佛凝固了,连走廊里经过的工作人员都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
沈砚舟推门而入,步履沉稳,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只有那双深邃的眼眸比平日更加幽深,如同不见底的寒潭。他径直走到会议桌对面,与王涛隔桌相对。
“王组长。”沈砚舟颔首致意,声音平静无波。
“沈书记。”王涛微微点头,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低沉而带着公事公办的压迫感,“赵立伟案,案情重大,牵扯面广。根据我们初步掌握的线索和赵立伟本人的部分……‘补充交代’,此案可能涉及更高层级的利益输送和权力庇护,甚至可能指向某些影响区域经济政策的关键决策。我们此来,需要开发区管委会,尤其是你沈书记,给予最高级别的配合和透明。”
王涛的话,如同一把重锤,砸在寂静的会议室里。他刻意强调了“更高层级”、“影响区域经济政策”、“关键决策”,每一个词的分量都足以掀起惊涛骇浪。虽然没有明指沈砚舟本人,但其隐含的压力和对开发区整体工作的审视意味,昭然若揭。
“配合组织调查,是我的职责,也是开发区管委会的义务。”沈砚舟迎上王涛审视的目光,语气沉稳有力,没有丝毫退缩,“赵立伟在开发区任职期间的所有工作记录、经手项目、资金往来,管委会将无条件、无保留地向专案组开放。需要问询任何人员,包括我本人,随时安排。只有一个要求,”他顿了顿,目光如炬,“调查工作务必严格依法依规,不放过一个蛀虫,也绝不能冤枉一个为开发区发展殚精竭虑的同志,更不能干扰‘金种子’国家级重点项目的正常推进。这是云川发展的命脉所在!”
沈砚舟的回答,不卑不亢,既表明了全力配合的态度,又掷地有声地划出了底线——项目的推进不容阻挠,清白的同志不容构陷。这既是责任,也是担当。
王涛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似乎对沈砚舟的强硬姿态有些意外。他沉默了几秒,才缓缓道:“沈书记放心,纪委办案,讲的是证据链,是实事求是。项目的正常运转,我们自然会考虑。不过……”他话锋一转,语气更沉,“赵立伟提到了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和经手项目,其中一些决策过程,恐怕需要沈书记详细说明。另外,他声称某些‘利益输送’的最终指向,并非他个人所能企及,暗示有更上层的‘默许’或‘授意’。对此,沈书记有何看法?”
矛头,开始若隐若现地指向决策层,甚至隐隐触碰到了沈砚舟曾经参与或主导的某些领域!这已不仅仅是赵立伟的垂死挣扎,更像是有人借赵立伟之口,在更高层面点燃导火索,意图将水搅浑,甚至……祸水东引!
淬火炉中的抉择。
专案组入驻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迅速在管委会内部传开,不可避免地也波及到了研发中心。一些微妙的议论和猜测开始悄然滋生。
林溪自然也听到了风声。当她得知专案组组长直接要求沈砚舟“详细说明”某些决策过程时,心猛地一沉。她想起了沈砚舟那句“风暴眼可能才刚刚开始旋转”,也想起了他要求自己成为“淬火成钢的利剑”。
此刻,正是淬炼之时。
她没有时间去焦虑或恐惧。项目正处在复合晶格定向生长工艺验证的关键冲刺阶段,容不得半分闪失。但她也明白,沈砚舟此刻承受的压力是空前的。他需要的不只是埋头苦干的工程师,更需要能与他共同面对风暴、用实力粉碎一切质疑的战友。
“林工,工艺验证第三阶段的模拟数据出来了,但和预期有微小偏差,需要您最后把关。”王工拿着报告过来,眉头微锁。
林溪接过报告,迅速扫过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她的眼神专注而锐利,大脑高速运转,过滤着所有信息。几秒钟后,她指着其中一组参数:“是这里。基底温度梯度的设定范围需要再收窄0.5度,晶核形成的临界点比我们之前推演的更敏感。调整这个,重新跑模拟。”
她的判断精准而果断,没有丝毫犹豫。王工眼睛一亮:“明白了!我马上去调整!”
就在王工转身要走时,林溪叫住了他:“等等,王工。”她顿了顿,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通知团队,原定于明天下午的阶段性成果内部汇报会,提前到今天下班前。”
“今天下班前?”王工一愣,“时间会不会太紧?报告还没完全整理好……”
“足够了。”林溪打断他,眼神灼灼,“把核心突破点、关键数据和验证结果提炼出来,形成最简洁有力的汇报。我要管委会的主要领导,包括……沈书记,第一时间看到我们实实在在的进展!”她特意强调了“实实在在的进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