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万历帝近来越发感觉身体衰弱,一到中午就开始头晕耳鸣,吃过几副太医开的药,非但没有任何作用,症状反而有所加重。
刚刚服过药的万历帝,此刻正仰躺在摇椅上闭目养神,司礼监秉笔太监李恩缓缓凑近,低声禀报道:
“万岁爷爷,那个程翰林,又到会极门上疏了……”
听到李恩的声音,万历帝慢慢睁开眼睛,语气不耐烦道:
“哦,他又上什么疏了,还是和之前一样,要朕给辽东掏内帑?”
“不错,程翰林的奏疏,的确是为了辽东军饷。”
“这个臭小子,和那些外臣没什么两样,朕真是看错他了!”
这段时间程光阳每隔几天就会往会极门内递送奏疏,每次上疏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无非陈述边事败坏,劝说万历帝及时给辽东出资捐饷。
万历帝对程光阳原本心存赏识,甚至有意纵容程光阳,想让他将兴明社发展壮大。
结果因为程光阳近来频繁上疏,皇帝渐渐感到不胜其烦,心里开始恼恨程光阳多事,觉得他作为一个翰林官,不好好待在翰林院编修国史,成天关心辽东局势,真是吃饱了撑的。
“万岁爷爷,您之前不是让锦衣卫盯着兴明社吗,骆指挥使昨日派人来报,兴明社的数百名社员,最近在明时坊集会,那位程翰林亲自登台,说了许多事关朝政的话。”
眼看万历帝生气,李恩忙小声说道。
万历帝好奇道:“事关朝政?他都说了些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据锦衣卫的探子所言,程翰林说得最多的,乃是辽东战事,他说此番王师出征,凶多吉少,八成要打败仗……”李恩斟酌着语气,小声回应道。
“什么?!一派胡言!”
万历帝怒不可遏,气愤道:“这小子好大的胆,他还说了什么?”
“程翰林还说了不少,什么‘华夷之辨’、‘尊帝’、‘国本之争’之类的。”
见万历帝似乎很感兴趣,李恩忙将程光阳当日所表达的几条观点,详细地向对方禀报了一遍。
听到程光阳主张大明为华夏正统时,万历帝心中的怨气微微消散了一些。
在得知程光阳主张“尊帝”,主张重振皇帝和朝廷权威,认为所谓的“国本之争”于国家无益后,万历帝忍不住为之动容。
边用手指轻敲摇椅,边颔首道:“这臭小子,不枉朕当初饶他一命,还钦点他做了状元,总算他还有些良心。”
这些年来,文武百官和皇帝互相怄气,互相折磨,很少有谁是公开站在皇帝这一边的,如今程光阳当众表态,万历帝难免会有些许感动。
“看在这小子还算有几分忠义之心的份上,朕这次就不计较他胡乱议论辽东战事的罪过了,告诉骆思恭,让锦衣卫继续盯着兴明社,有什么事及时禀报。”
沉思片刻,万历帝吩咐李恩道。
李恩颔首道:“奴婢遵旨。”
…
暗中盯着兴明社的,其实不止是万历皇帝,齐楚浙三党,以及东林党,都各自派遣人手,潜伏在兴明社中。
因此程光阳近日在社团内提出的种种主张,很快便也传到了这些人的耳中。
“事到如今,我看已经很明显了,程光阳此人,与咱们绝不是同道中人,他日很可能与我等为敌。”
刘一燝府邸。
不久前刚刚告假结束,回到京城的兵科给事中杨涟,高声说道。
巡城御史左光斗点头道:“杨大洪说得不错,程光阳创立兴明社,妖言惑众不说,还公开售卖社员文章,真是有辱斯文,此等贪图名利之徒,堕入邪党一流,不过是早晚的事。”
程光阳在兴明社提出的所谓“尊帝”思想,与东林党人的主张可以说格格不入,因此会被众人敌视,自然无可避免。
“唉……老夫还是觉得,除非是万不得已,否则咱们不应该和兴明社为敌。”
刘一燝爱惜人才,仍旧主张与程光阳保持友善,然而先前与他持有同样观点的张问达,此时却转向了杨涟、左光斗等人,摇头道:
“以我看,兴明社应该是无法为我等所用了,程光阳此人和他创立的兴明社,将来多半会成为咱们的对手,等什么时候若能逮到机会,我等应该想办法,先下手为强!”
“孔时、若谷,集之,你们几个平日在兴明社中,要注意多搜集程光阳等人的罪证。”
张问达一面自顾自地说着,一面将目光转向身后几名年轻的东林党成员,低声嘱咐道:
“比如他们有没有什么惑乱人心的学说,有没有什么结党营私的行动,如果有,你们立刻把证据收集起来!以作将来弹劾之用!”
孔时、若谷、集之,分别是侯恂、魏大中、阮大铖三人的表字。
三人都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与程光阳属于同年,如今全都在行人司担任行人,因为本身是京官的缘故,因此他们在兴明社内,基本都有委员会社员的资格。
“泾阳公放心,我等知道该怎么做!”
听到张问达吩咐,侯恂、魏大中、阮大铖三人,立刻拱手道。
…
万历四十六年,十一月。
天气渐渐转寒,程光阳依旧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坚持给万历帝上疏。
之前他连续上疏,主要是建议万历帝为辽东前线拨款,如今则是希望万历帝给兵部施压,让兵部不要再催促杨镐出征了。
“臣翰林院文史馆修撰程光阳谨奏。自古临阵促战,乃大凶之兆。今辽东经略杨镐,督师边境,兵部每以红旗促之出征,臣以为断不可行……”
可惜,程光阳官微言轻,他所上的这些奏疏,万历帝根本连看都不看一眼。万历帝不当一回事,内阁和六部自然也置若罔闻。
甚至消息传到内阁首辅方从哲那里时,方从哲还责怪程光阳多管闲事。因为兵部发红旗促战之事,正是方从哲本人的意思。
没办法,户部如今拿不出钱,皇帝又不肯发内帑,前线的战事多拖一天,方从哲就得各种想办法从其他部门筹钱。
这段时间来,方从哲已经为这件事忙得焦头烂额,他自然希望杨镐能够早日出兵。
至于出兵之后会不会打输……
怎么可能呢,区区建州奴酋,难道还真能打得过大明王师不成?
喜欢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