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结果是对的!”
李一接着专家的话说道:“恭喜我们的这位嘉宾,得三分。”
“三分?”有人疑惑地问:“刚开始没说是三分啊?”
尽管下面有人解释了这是第十三夜的规则,李一还是重复:
“因为今晚的游戏时间比较长,举行的实验数目有限,所以一个实验是三分。这是拉开差距的好机会,希望大家努力抓住机会。”
“既然第一个实验已经有人做完了,下面请大家准备,我们将开始第二个实验——实验名称为:乳液聚合制备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胶及固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为:1. 掌握乳液聚合的基础操作流程(如乳化剂溶解、引发剂添加、恒温反应),理解乳液聚合“单体分散成液滴、在乳胶粒内聚合”的核心特点。
2. 学会通过烘干称重法测定乳胶的固含量,理解固含量与聚合转化率的关联。
3. 认识乳化剂、引发剂在乳液聚合中的基础作用,建立“简单聚合工艺-产物基本性能”的初步认知。
二、实验原理:1. 乳液聚合原理:本实验以醋酸乙烯酯(VAc,油溶性单体)为原料,水为分散介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阴离子乳化剂)使VAc分散成微小液滴(稳定乳液),过硫酸钾(KPS,水溶性引发剂)在60-65℃下分解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进入乳胶粒引发VAc聚合,最终形成稳定的PVAc乳胶,反应式如下:
nCH?=CHOCOCH? {上标条件为SDS, KPS, 60-65℃}→[-CH?-CH(OCOCH?)-]n
乳液聚合无需复杂控温设备,体系粘度低,产物(乳胶)可直接用于胶粘剂等场景,操作简单且安全。
2. 固含量测定原理:固含量是乳胶中固体聚合物(PVAc)的质量分数,通过称量一定质量的乳胶,经烘干去除水、未反应单体等挥发性成分后,称重残留固体质量,即可计算固含量(固含量越高,说明聚合转化率越高)。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
1. 试剂:醋酸乙烯酯(VAc,分析纯,无需除阻聚剂,简化操作)、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析纯,乳化剂)、过硫酸钾(KPS,分析纯,引发剂)、蒸馏水。
2. 仪器:250mL三口圆底烧瓶(1个)、恒温水浴锅(1台)、电动搅拌器(1套)、电子分析天平(精度0.001g)、表面皿(2个)、鼓风干燥箱(1台)、移液管(10mL,1支)。”
我们要的数据为你们自由选择试剂的量,智能组装仪器进行实验,最后计算固含量的值、估算聚合转化率。”
一听完李一念这一大啪啦,参赛的选手已经炸开了。
“我靠!光是这堆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已经头大了,怎么做?”
“早知道这么难,我就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
“想当初我以为这里没什么含金量,现在的我已经高攀不起了。”
很多人手足无措,眼前的智能试验台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李一没管那懵逼的大部分人,说道:
“实验即将开始,计时起!”
他话音落下,只有少部分人动起来,很大一部分甚至不知道从何下手。
覃橦还在无措地盯着那边已经开始行动的蒋福,沈芝兰已经指挥余珉操作:“天平称取SDS1.0g,KPS0.3g,蒸馏水80mL,称取VAc20mL,密度为0.93g/cm3,质量18.6g备用。”
她自己则给三口烧瓶安装搅拌器,顺便递给余珉。
随后将温度计插入液面。
余珉抽空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这个?”
她动作不紧不慢,有序地进行下一步操作,嘴里回复:“我本科学的工科,开展实验是每个工科生逃不掉的宿命。一周至少两天有实验,有时候还有实验周。”
想起刚才那实验,她也问:“那你呢,你不是学的网络安全吗?”
“我有朋友是学工科的,跟你说的一样,经常泡实验室。实验就是工科生的日常,有时候我去找他,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开展实验,兴致好的还会跟我聊点,偶尔记了点。”
白天还恶补了些。
两人没再说话,沈芝兰开启搅拌按钮,将速率调至中速,使SDS完全溶解。之后开启恒温水浴,将温度升至六十度。
紧张的比赛继续着,乳液聚合反应在大屏上显示成功,后续又紧接着进行固含量的测定。
她抽空扫了一眼蒋福的进度,和他们不相上下。
边上的覃橦已经不能形容自己的心情了。
她啧啧称奇,“这位兰芝小姐姐和帅哥学的什么专业,都是这方面的吗?为什么他们都会我不会?”
她从那份委托书上看见了沈芝兰的名字,这会儿稍一联想,她又继续捂嘴压着声音说:“她不是应该学的侦探学吗?或者是侦查学之类的,为什么会这些毫不相干的东西呢?她的涉猎面也太广了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