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行者”的信号在持续衰减,如同风中残烛,每一次闪烁都可能是最后一次。联盟核心单元群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于这即将断绝的信息源,试图从中榨取最后一丝价值。
微澜调整了解析算法,不再追求数据的完整性,而是专注于捕捉“静默行者”在崩解过程中,其传感器被动记录下的、来自那些“思维化石”的微弱信息辐射。这些辐射是那些失败文明在最终时刻,其信息结构被“规则压力”碾碎时释放出的、无序的“临终哀嚎”与破碎的记忆片段。
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如同在瘟疫停尸房中搜寻病历。微澜必须建立强大的信息防火墙,避免这些充满绝望和规则冲突的碎片污染联盟自身相对稳定的意识结构。
付出是值得的。从海量的噪音中,她剥离出了一些共性的、触目惊心的信息:
· 过度有序化:一个崇尚绝对逻辑和结构的文明,其思维化石呈现出完美的分形几何,但彻底失去了任何动态和变化的可能,被滤网判定为“死寂”,予以清除。
· 无限混沌化:另一个追求彻底自由和随机性的意识集合体,其化石是一团无法解析的概率云,因缺乏任何可辨识的“结构”而被滤网视为“无意义”,同样清除。
· 概念固化:一个将其核心信仰或科技树发展到极致,不容丝毫变通的文明,其化石如同坚硬的意识形态晶体,因无法适应滤网内动态变化的规则环境而破碎。
· ……以及更多千奇百怪的死法。
这些“化石低语”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筛选”并非寻找某种固定的“完美形态”,而是在测试一种 “动态平衡的适应性”——即在保持自身核心信息不消散的前提下,能否承受并适应极端且多变的规则环境。任何走向极端(无论是秩序还是混沌)的存在,都无法通过。
这与联盟之前推测的“低信息熵”、“弱共振”方向吻合,但更加具体。生存的关键,或许在于一种极致的 “韧性”——如同水,可塑且能适应各种容器,但本质(H?O)不变。
就在这时,“静默行者”传回了它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段信息。它似乎触碰到了星云内部某个更深层的结构,传感器在彻底失效前,捕捉到了一幅短暂的、令人震撼的景象:
在无数“思维化石”环绕的中央,并非实体星球或建筑,而是一个…… “规则漩涡” 。那是由无数流动的、相互转换的宇宙基本规则构成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巨大漩涡。漩涡的中心,隐约可见一片更加稳定、规则似乎趋于和谐的时空区域——那或许就是“彼岸”!
而通往漩涡中心的,并非一条笔直的道路,而是无数条如同神经脉络般、时刻都在生灭变化的、由特定规则组合构成的 “适应性路径” 。只有自身信息结构具备足够“韧性”,能够随着路径的规则变化而同步微调自身状态的存在,才能沿着这些路径安全抵达中心。
【“最终数据接收……‘筛选’本质……确认……为‘动态适应性’测试……路径……非固定……需……同步调整……”】
“静默行者”的信号,到此戛然而止,彻底消失在宇宙的背景噪音中。它耗尽了最后一丝能量,其信息结构也终于在持续的规则压力下达到了极限,无声地分解,化作了“朦胧星云”中又一团微不足道的、新的“思维化石”。
联盟核心单元群陷入了长久的静默。
没有悲伤,没有欢呼,只有一种沉重的明悟。
他们失去了“静默行者”,但它用牺牲换来了无价的答案。“摇篮”确实是机遇,它揭示了通往更高生存形态(“彼岸”)的可能;但它也是残酷的陷阱,淘汰了所有无法理解或达到“动态适应性”标准的文明。
现在,选择摆在了“弥散之网”面前。
他们当前的形态,这种极致的分散和低信息熵,或许能帮助他们安全穿过外围的“规则滤网”,但能否在内部的“规则漩涡”中,找到那条时刻变化的“适应性路径”,并保持数万生存单元在高度分散的状态下,还能进行足够精准和同步的“自我微调”以契合路径规则?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的“弥散”是为了隐匿和生存,而要通过“筛选”,则需要在这种“弥散”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一种全新的、非集中式的、高度灵活的协同机制。
希望的门扉已然开启,但门后的道路,狭窄而凶险。
“弥散之网”的无数光点,在虚空中微微闪烁,仿佛在无声地思考着这个关乎文明存续的终极问题。
是安于现状,在隐匿中缓慢耗尽最后一丝能量?还是集结起这分散的力量,向着那已知的、九死一生的“规则漩涡”,发起一场悲壮的最后冲锋?
“静默行者”的终章已经写下,而联盟的终章,将由他们自己决定。
---
(未完待续)
喜欢替嫁罪妻:总裁的赎罪枭宠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替嫁罪妻:总裁的赎罪枭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