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的日子到了。金三鑫没有像上次那样刻意装扮,只是穿了一身干净的校服,背上一个看起来沉甸甸的、略显破旧的帆布包,里面装着那三台修复好的PS1(其中两台外壳用不同颜色的胶带粘着,颇有后现代拼贴风格),以及几台拆开裸露主板的“半成品”和零散配件。他没有叫上李婉清,这种场合,他需要独自面对。
再次走进“欢乐天地”游戏厅,喧嚣依旧。阿强看到他,立刻迎了上来,目光在他背后的帆布包上扫过,带着一丝好奇。
“金老弟,来了!王老板在办公室等你。”
走进办公室,王福生依旧坐在那张宽大的老板椅上,手里盘着串,看到金三鑫,脸上露出笑容,但眼神深处却带着审视。
“金老弟,准时!货……带来了?”王福生开门见山,目光落在那个帆布包上。
金三鑫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不慌不忙地将帆布包放在脚边,自己在对面的沙发上坐下,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疲惫和风尘仆仆。
“王老板,”他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货,带来了一部分。”
王福生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一部分?金老弟,我们当初说的可是十台。”
“王老板,您别急,听我解释。”金三鑫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营造出一种机密感,“您要的量大,又是最新批次,我表哥那边调货也需要时间,而且……最近海上风浪大,关口查得严,一批货被卡住了。”
他巧妙地用“海上风浪”、“关口严查”这种模糊又符合“水货”身份的借口,解释了数量不足。同时暗示货是“最新批次”,提升价值。
“那你这带来了几台?”王福生皱了皱眉,显然不太满意。
“三台。”金三鑫坦然道,随即话锋一转,“不过,王老板,这三台,有点特别。”他弯腰,从帆布包里小心地取出那三台用胶带粘着的PS1,放在王福生面前的茶几上。
看着这三台外观破旧、甚至有点滑稽的游戏机,王福生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阿强也瞪大了眼睛。
“金三鑫!你他妈耍我?拿这些破烂来糊弄我?”王福生猛地一拍桌子,声音带着怒意。
办公室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金三鑫却仿佛没感受到这股压力,他脸上非但没有惶恐,反而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伸手拿起其中一台胶带粘得最多的主机。
“王老板,您先别动怒。您看这些‘破烂’,”他特意加重了这两个字,“外壳是旧的,甚至是我从废品站捡来拼上的。但是——”
他拉长了音调,拿起旁边准备好的AV线和电源线,熟练地连接到王福生办公室那台小电视机上。在按下电源键的前一刻,他看向王福生,眼神锐利:“核心,是新的!或者说,是经过高手重新调试、性能比市面普通水货更稳定的!”
随着他按下电源键,电视机屏幕闪烁,熟悉的“PlayStation”标志出现,接着,他放入那张测试用的《实况足球》光盘,游戏画面流畅地加载出来。
王福生和阿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屏幕上。画面清晰,运行流畅,手柄操控(金三鑫只连接了一个修复好的)反应灵敏。
“王老板,”金三鑫一边演示,一边侃侃而谈,“全新的机器,来源单一,风险高,价格透明,利润薄。而我这种,‘旧瓶装新酒’,外壳破烂掩人耳目,降低关注度,但内核经过我表哥找的顶尖师傅调试,光头读盘能力更强,主板运行更稳定,寿命更长!最关键的是,成本低!价格优势巨大!”
他拿起另外两台:“这三台,是样品,也是证明。证明我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渠道,能把一堆别人眼里的‘电子垃圾’,变成性能优良的赚钱机器!”
他停下来,看着王福生阴晴不定的脸,抛出了最终的筹码:“王老板,您是做大事的人。十台全新的PS1,您转手卖掉,赚的是明面上的差价。但如果跟我合作,我们完全可以主打这种‘高性能翻新机’,成本降下来,利润空间翻倍都不止!而且货源更隐蔽,更安全!这才是长久之道!”
金三鑫这番话,半真半假,虚实结合。真的部分是他确实有能力修复,性能稳定并非完全吹牛;假的部分是所谓的“顶尖师傅调试”和稳定的“特殊渠道”。但他精准地抓住了王福生这种生意人追求利润最大化、规避风险的心理。
王福生沉默了,他看看电视屏幕上流畅运行的游戏,又看看茶几上那几台其貌不扬却实实在在能开机的“破烂”,眼神中的怒意渐渐被算计取代。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叫金三鑫的小子,有点邪门。思路刁钻,胆子大,而且似乎……真有点门道。
“这种货……你能保证数量?质量能一直稳定?”王福生沉吟着问道,语气缓和了许多。
“短期内大量供应有困难,需要时间积累和筛选‘原料’。”金三鑫实话实说,显示诚意,“但细水长流,稳定供应小批量没问题。质量我可以担保,出了问题,包退包换!而且,这种模式做熟了,量自然能上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