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新材料博览会,作为国内材料行业最高规格的盛会,其规模与气派远非广州渔具展可比。国家会议中心展厅内人头攒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采购商、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记者汇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多种语言、高科技设备演示的嗡鸣以及一种无形的、激烈的竞争气息。
“旭遇”团队的展位,正如林莉所虑,位于五号馆相对偏僻的角落,面积局促。然而,在周凯的精心设计和团队的通力协作下,这个小小的展位却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深蓝与银灰的主色调沉稳专业,背景板上“旭遇新材料”和“遇龙钓具”的Logo简洁有力。最引人注目的,是展台中央那个由张伟设计的简易而直观的钓竿性能对比测试装置,以及旁边陈列架上熠熠生辉的几支“遇龙”试制品钓竿。程老爷子亲自坐镇,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一身中式褂子,气度不凡,本身就是一块活招牌。
陈遇、林莉、周凯、毛蛋各司其职,身着统一订制的深色商务装,精神饱满。与周围一些展位喧闹的音乐和模特表演不同,“旭遇”展位更注重技术与专业的交流氛围。
开馆不久,人流主要涌向主通道的国际大牌展位,“旭遇”这边略显冷清。毛蛋有些焦急地张望,周凯则不断检查着宣传册和名片摆放是否整齐。林莉保持着得体的微笑,目光却敏锐地扫视着过往人流,寻找潜在的目标客户。
陈遇却异常沉静,他低声对略显焦躁的伙伴们说:“沉住气。专业展会,真正的买家不会只看热闹。我们的位置筛选掉的是走马观花的游客,留下的才是可能深入交流的伙伴。做好准备,机会来了才能抓住。”
他的话音刚落,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人便在“旭遇”展位前停下了脚步,目光被那台性能测试装置吸引。他拿起一支“遇龙”钓竿,仔细端详着竿身的纹理和涂装,又轻轻弯折感受腰力。
“请问,这支竿子的材料,就是贵公司专利的‘虎煌’复合材料吗?”中年人开口问道,语气平和,带着研究者的审慎。
林莉立刻上前,微笑着用流利的英语回答:“是的,先生。这款‘遇龙·潜渊’系列钓竿,正是采用我们自主研发的‘虎煌’二代材料制作,其核心优势在于……”她从容不迫地介绍起材料特性和钓竿设计理念。
中年人听得频频点头,随即又提出了几个关于材料耐疲劳性、环境适应性和量产一致性的专业问题。孙宇和李文博虽然留守基地,但林莉凭借平日里的耳濡目染和充分的准备,应答得清晰准确。陈遇在一旁适时补充,从宏观角度阐述“旭遇”的技术路径和产业抱负。
交谈中得知,这位中年人竟是德国一家知名工业集团材料实验室的负责人,施密特博士。他们正在为某型精密仪器寻找轻质高强的结构件材料,对“虎煌”表现出的性能平衡很感兴趣。
“很专业的介绍,令人印象深刻。”施密特博士递上名片,“我会将贵司的资料带回实验室评估。或许我们有机会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送走施密特博士,毛蛋兴奋地低呼:“德国大佬!要是能成,可是笔大买卖!”
陈遇点点头,提醒道:“机会很好,但后续跟进要专业、及时。莉莉,这条线你重点盯住。”
仿佛开了个好头,接下来,“旭遇”展位逐渐吸引了更多真正懂行的访客。有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员来询问材料在特殊环境下的性能数据;有欧洲自行车品牌商对利用“虎煌”制作高端车架表示兴趣;甚至还有一位中东的代理商,想将“遇龙”钓竿引入当地高端消费市场。
程老爷子不时亲自上手,向感兴趣的访客演示钓竿的手感和调性,其深厚的功底和精辟的讲解,往往让人叹服,大大增强了产品的说服力。“中国‘钓圣’亲自参与研发”这一点,成了“遇龙”钓竿最独特的卖点。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中午时分,展馆内人流达到高峰。几个穿着看似普通、但眼神精明的人流连在“旭遇”展位附近,不时用手机拍照,或者试图与工作人员搭讪,问题多集中在生产工艺细节、原料供应商以及专利保护范围等敏感话题。毛蛋和周凯按照事先约定,礼貌但坚决地以“商业机密”为由挡回。
“遇仔,那几个人看起来不对劲,”毛蛋趁间隙低声对陈遇说,“问的问题太刁钻,不像普通客户。”
陈遇冷眼观察,发现其中一人似乎与远处“渔火”展台方向的某人有过短暂的眼神交流。“是‘渔火’的人,或者他们雇来的。看来黄明远还是老套路,想窃取情报或者制造干扰。大家按计划行事,守住底线,不卑不亢。”
果然,下午一开场,真正的挑战来了。
黄明远亲自带着几个人,浩浩荡荡地来到“旭遇”展位前,脸上堆着假笑,声音洪亮,刻意吸引周围人群的注意:“哎呀,陈总!林总!程老!没想到在这京城盛会上又见面了!你们这个小展位,布置得还挺别致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