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九月,秋高气爽,天空湛蓝如洗。“前沿材料国际峰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球顶尖材料研究机构、知名高校和行业领军企业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气氛庄重而热烈。
孙宇穿着林莉特意为他挑选的合身西装,坐在“新型环保复合材料”分论坛的发言席后,手心微微出汗。他身旁坐着的是德高望重的吴建国教授,老先生今天也特意整理了一下他那头标志性的蓬乱白发,换上了一件相对整洁的衬衫,只是眼神依旧闪烁着学术狂人特有的专注光芒。
台下,坐满了金发碧眼的国际学者和国内材料界的泰斗人物,摄像机、录音笔严阵以待。陈遇、张伟和林莉则坐在后排的观众席,看似平静,实则内心同样紧绷。这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斗,战场就在这方寸讲台之上。
“……综上所述,我们课题组基于生物质前驱体,成功制备出一种兼具高模量、超高韧性和优异环境相容性的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独特的界面设计和可控固化工艺,有效解决了传统高模量碳纤维脆性大、抗冲击性能不足的行业痛点……”孙宇操着流利的英语,配合着精心制作的PPT,侃侃而谈。他的声音起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但随着讲解深入,逐渐变得沉稳自信。
屏幕上,一组组清晰的数据对比图、微观结构电镜照片、力学性能曲线不断切换,直观地展示了这种新材料相较于国际主流产品的性能优势,尤其是在断裂伸长率和能量吸收效率方面的突出表现。
当孙宇展示出一段模拟钓竿在极端弯折角度下,新材料与传统高模量碳纤维的对比视频时,台下响起了一阵低低的惊呼。视频中,传统碳纤维在达到临界点后瞬间脆性断裂,而新材料钓竿则在极大的形变后依然顽强地恢复原状,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这不仅对钓具行业意义重大,在需要轻量化、高可靠性的领域,如航空航天结构件、高性能运动器材、乃至特种防护装备,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孙宇最后总结道,并特意强调了该技术路径在原料来源可持续性和制备过程潜在低能耗方面的环保优势。
报告结束,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不少与会专家向前倾身,仔细阅读PPT上最后定格的数据,或者低头快速记录着什么。
提问环节,一位来自欧洲某顶尖研究所的老教授率先发问,问题直指前驱体合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控制难题,言辞犀利。孙宇与吴教授交换了一个眼神,从容不迫地引用了详细的实验数据和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行解答,逻辑清晰,证据充分。
紧接着,又有几位学者就材料的长周期耐久性、规模化生产成本等方面提出了质疑。孙宇和李文博(作为助手在场)准备充分,一一应对,既坦诚了目前产业化面临的挑战,也清晰地阐述了团队已经取得的进展和未来的解决思路。吴教授偶尔会补充几句,用更基础的理论视角解释某些现象,话语间充满了对自身技术的笃定。
整个问答过程,变成了一个高质量的技术研讨会。原本可能存在的质疑和挑剔,在扎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面前,逐渐转化为深入的探讨和浓厚的兴趣。
“非常精彩的工作,孙博士。”那位最初提问的欧洲老教授在提问结束后,竟然主动向孙宇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赏的表情,“你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报告大获成功!
峰会茶歇期间,孙宇和吴建国教授立刻被一群国际学者围住,交换名片,探讨合作可能。陈遇远远看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旭遇”和新材料的名声,已经通过这个顶级学术平台,成功地打了出去。
“遇哥,效果太好了!”周凯不知何时溜到了陈遇身边,激动地压低声音,手里的相机还在不停拍摄,“你看那些老外的表情!咱们这波稳了!我连下一篇报道的标题都想好了:《中国‘黑金’震撼国际学界,旭遇新材料引领环保复合风暴!》”
张伟则保持着冷静,低声汇报:“已经监测到,关于我们报告内容的简讯和讨论,开始在国际几个专业的材料科学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出现,评价总体正面。日利那边安插的人,脸色不太好看。”
陈遇微微颔首:“继续关注舆论动向。同时,保护好吴教授和孙宇他们,避免被过度打扰。”
就在北京峰会捷报频传的同时,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云南抚仙湖,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也进入了白热化。
抚仙湖国际路亚大奖赛决赛日。
碧波万顷的湖面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路亚艇如同点点繁星。“掠食者”战队的赵猛、刘星、李默,以及“海神之怒”战队的队长安德森等王牌选手,正在这片以水深、鱼个体巨大、环境复杂多变着称的水域展开终极对决。
比赛气氛空前紧张。或许是受到了北京峰会消息的鼓舞,或许是程老爷子赛前那碗“定心汤”起了作用,“掠食者”的队员们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沉稳和专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