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邻村邀机乡韵远 家Vlog暖岁月长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发糕的甜香里。母亲站在智能蒸箱前,正将最后一笼玉米发糕放进蒸箱——面团里掺了碾碎的红枣和核桃碎,蒸出来既有玉米的清甜,又有坚果的醇香,是特意给今天来考察农机的邻村老乡准备的。“晴晴,快把宝宝的小围嘴戴上,发糕快好了,给他们喂点软的。”母亲回头喊,目光落在爬爬垫上的两个小家伙身上,哥哥已经能扶着婴儿车站稳了,小脚丫踮着,想去够车把上的玉米挂件;妹妹则趴在旁边,小手撑着地,努力想撑起身子,小脸憋得通红。
苏晚晴笑着走过去,给双胞胎戴上印着玉米图案的小围嘴:“这俩小家伙越来越能干了,哥哥快会走了,妹妹也想爬得更快。”她从蒸箱里拿出一块刚熟的发糕,掰成碎末,喂给妹妹,小家伙张嘴就含,小嘴巴动得飞快,还清晰地喊了声“妈妈”!苏晚晴眼睛一亮,抱起妹妹亲了亲:“再喊一声!我的乖宝宝!”妹妹像是听懂了,又脆生生地喊了声“妈妈”,院子里顿时响起母亲的笑声:“这孩子,真会挑时候,赶在老乡来之前喊妈妈,真喜庆!”
“爸爸!爸爸!”小电背着书包从房间跑出来,手里攥着一张画纸,上面画着种植角的玉米苗和一台小小的智能农机,“王老师说,下周邻村的小学要来参观咱们的种植角!我要给他们当小导游,讲怎么种玉米,还有咱们村的智能农机!”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邻村发来的农机邀请函,摸了摸小电的头:“好啊,爸爸今天要去邻村谈农机推广的事,带你一起去,让你先熟悉熟悉,到时候给小朋友们讲得更清楚。”小电眼睛一亮,抓起一块玉米发糕就往外跑:“太好了!我要让邻村的小朋友也喜欢上玉米和智能农机!”
送完小电去学校,林凡和苏晚晴直奔邻村——东河村的村长早就带着几个老乡在村口等着了,远远看见林凡的车,就热情地挥手:“林总!苏女士!可把你们盼来了!我们村的老乡早就听说西坡村的智能农机好用,都想亲眼看看,试试效果。”东河村以山地为主,玉米地大多在坡上,以前播种收割全靠人力,老乡们早就盼着有适合山地的农机了。
跟着村长来到东河村的试验田,强子已经带着两台智能农机和技术员在等着了。“凡哥!苏姐!农机都调试好了,按东河村的地形,调了坡地模式,最大坡度能适应25度。”强子说着,让技术员启动农机,农机缓缓驶入试验田的坡地,底盘自动调整倾斜角度,车身稳稳当当,播种口均匀地撒出种子,没有一点卡顿。东河村的老乡们围在田埂上,看得眼睛都亮了,一位大爷拄着拐杖说:“这农机真神了!这么陡的坡都能走,比进口的还好用,还便宜一半多!”
村长拉着林凡的手说:“林总,我们村有80多户种玉米,总共300多亩地,大家都想订这智能农机,就是担心贷款能不能覆盖到我们村,还有后续的维修问题。”林凡笑着说:“村长放心,低息贷款已经跟银行谈好了,扩展到周边10个村,东河村的老乡随时能申请;维修方面,我们会在镇上建一个农机维修站,技术员每周来一次,有问题也能随时打电话,24小时上门服务。”苏晚晴补充道:“要是老乡们想学做玉米辅食,我也可以把‘妈妈课堂’开到东河村,教大家用玉米做健康又好吃的辅食。”
正说着,林凡的手机响了,是智舱芯科研发负责人打来的,语气带着喜悦:“林总!国产化传感器批量生产成功了!首批500套已经送到农机厂,完全能满足后续订单需求,而且经过测试,在各种地形和光照条件下,性能都比进口的稳定,成本还降了15%!”林凡心里一块大石落地——之前担心的传感器供应问题彻底解决了,再也不怕某国卡脖子了。“太好了!让生产部门加快装配,优先给东河村的老乡供货,保证他们秋收前都能用上农机。”
中午,东河村的村长非要留大家吃午饭,老乡们杀了自家养的土鸡,炖了玉米排骨汤,还蒸了自家种的红薯和玉米。母亲特意带来的玉米发糕被一抢而空,老乡们纷纷说:“这发糕比咱们自己做的好吃,又软又甜,回头得跟阿姨学学做法。”母亲笑着说:“简单得很,用农数科技的细玉米粉,加温水和面,放红枣核桃碎,蒸20分钟就行,回头我把配方写给你们。”
下午,林凡带着小电去东河村的小学,提前给孩子们讲讲玉米种植和智能农机。小电站在讲台上,拿着自己画的图纸,像个小老师一样说:“这是西坡村的玉米种子,发芽特别快;这是智能农机,能自动爬坡,一小时能种两亩地,比人工快10倍!”孩子们听得认真,纷纷举手提问:“林小电,玉米苗长蚜虫了怎么办?”“智能农机真的不用人开吗?”小电一一解答,还邀请他们下周去参观种植角,孩子们都兴奋地答应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