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卤味的危机在沈清辞巧妙的“试吃对比”策略下暂时化解,铺子的生意逐渐回暖,甚至因为这一波对比,口碑反而更胜从前。老主顾们更加信赖沈记的品质,连一些以往嫌贵的客人,在尝过山寨货的劣质后,也心甘情愿地回来光顾。
“老板娘,还是你家这味儿正!贵是贵点,吃着放心!”一位大婶挎着篮子,啧啧称赞。
“那是!咱家从不弄虚作假!”周氏如今腰杆硬了,说话也底气十足,“一分价钱一分货嘛!”
沈厚德送货时,遇到相熟的街坊,也会乐呵呵地聊上两句:“嗨,就是本分做生意,对得起良心就行!”
小院里的日子似乎又回到了紧张而充实的轨道上。四个灶台日夜不停地吞吐着香气,周氏和陈寡妇手脚麻利地处理食材,沈厚德负责粗重活计,沈清辞则统筹全局,把控着每一道工序的品质。虽然劳累,但看着稳定的收入和日渐减少的债务,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干劲和希望。
然而,沈清辞并未放松警惕。那个时常在街角出现的“老实庄稼汉”,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她加强了后院的巡逻,尤其是晾晒香料的时候,必定有人看守。她还让父亲悄悄去找了王老五师傅,请他在院墙不起眼的位置做了几个简易的警示机关,比如在墙头撒上碎瓦片,在墙角拉上细线系着铃铛。
“阿辞,你这……是不是太小心了?”周氏看着女儿如临大敌的样子,有些不解,“咱们这穷家破院的,有啥好偷的?”
沈清辞摇摇头,神色凝重:“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咱们的卤味配方,在有些人眼里,可比金银还值钱。小心点总没错。”
这天下午,一家人刚忙完一阵,正在后院歇口气,院门被轻轻敲响。沈厚德起身开门,门外站着的,竟是醉仙楼的少东家陈宴安。他依旧是一身青衫,温文尔雅,身后还跟着个小厮,手里提着几包点心。
“陈公子?您怎么来了?快请进!”沈厚德又惊又喜,连忙将人让进院子。
周氏和沈清辞也闻声迎了出来。周氏有些手足无措,赶紧用围裙擦手:“陈公子大驾光临,我们这……这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陈宴安微微一笑,目光在收拾得井井有条、却难掩简陋的小院扫过,最后落在沈清辞身上,语气温和:“沈老板,沈大嫂不必客气。陈某今日路过,顺道来看看。贵铺近日供应的卤味,品质一如既往,郑师傅和客人们都赞不绝口。”
“陈公子过奖了,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沈清辞上前行礼,心中有些疑惑,陈宴安贵为少东家,怎么会“顺道”来他们这偏僻的小院?
陈宴安示意小厮将点心递给周氏:“一点心意,给家里孩子尝尝。”
周氏受宠若惊地接过,连连道谢。
陈宴安这才转向沈清辞,看似随意地问道:“沈姑娘,近日镇上似乎有些关于卤味仿品的流言,贵铺可曾受到影响?”
原来是为了这事!沈清辞心中了然,恭敬回答:“多谢陈公子关心。确实有个别摊贩模仿,但品质低劣,经不起比较。我们做了些试吃活动,客人们自有分辨,影响不大。”
陈宴安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姑娘应对得当,颇有章法。不过……”他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据陈某所知,那仿品背后,似乎并非简单的摊贩之争。姑娘还需多加小心,尤其是……配方秘辛,务必妥善保管。”
他这话,几乎是明示了背后的黑手就是如意楼!沈清辞心中一凛,郑重道:“清辞明白,多谢公子提醒。”
陈宴安顿了顿,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晾在屋檐下的几簸箕香料,忽然问道:“我看姑娘这院中晾晒的香料,种类繁多,搭配巧妙。不知姑娘可曾想过,将某些香料的独特功效,与食材特性结合,开发一些……诸如滋补养生类的卤味?”
滋补养生?沈清辞一愣,这个思路她从未想过。卤味在她看来,更多的是佐餐美味,与“养生”似乎相距甚远。
“这……清辞愚钝,未曾想过。”她老实回答。
陈宴安温和一笑:“无妨,只是陈某突发奇想。譬如加入些许枸杞、当归,或可增益补气养血之效,适合体弱妇孺;加入山药、茯苓,或可健脾养胃。如今镇上富户渐多,对饮食养生也颇为讲究,若能推出此类兼具美味与养生功效的卤味,或许能开辟一片新天地。”
这番话,如同在沈清辞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是啊,为什么卤味只能局限于“好吃”?如果能赋予它健康、养生的价值,那它的受众和附加值将大大提升!这绝对是山寨货无法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激动地看向陈宴安:“陈公子一言,令清辞茅塞顿开!多谢公子指点!”
陈宴安见她一点就透,眼中笑意更深:“姑娘聪慧,一点即通。若有需要,醉仙楼药膳房存有一些常见药材,姑娘可随时去请教药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