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初遇宋倩
十月的北京已有了凉意,清晨的阳光透过梧桐叶隙,在春风中学门口的石板路上投下斑驳光影。韦七刚送王一笛进校门,正准备去附近的书店买几本适合艺考生的英语剧本集,就看到不远处有位穿着米色风衣的女士正站在宣传栏前,眉头紧锁地看着最新张贴的高三月考排名,手里还攥着一本厚厚的错题本 —— 正是乔英子的妈妈,宋倩。
宋倩此刻正盯着排名表上乔英子的名字,指尖轻轻划过 “数学 82 分” 的字样,脸上满是焦虑。自从英子升入高三,数学成绩就像过山车一样不稳定,上次模拟考还考了 95 分,这次居然又掉了下来。她心里琢磨着,得再给英子找个靠谱的补课老师,可之前找的几个老师,不是教学方法太死板,就是跟英子合不来,想到这儿,她忍不住叹了口气。
“您是在看月考排名吗?”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宋倩回头,看到一位穿着浅灰色衬衫的男士正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几本教学参考书,眼神友善。
韦七认出了宋倩,也猜到她此刻的心思 —— 剧中的宋倩对乔英子的学习格外上心,甚至有些过度焦虑,这次看到她盯着排名表发愁,多半是在为英子的成绩担心。他笑着走上前:“我是附近的补课老师韦七,刚才看到您一直在看排名,是不是家里有孩子在读高三?”
宋倩上下打量了韦七一番,想起之前听王一笛妈妈提起过,有个姓韦的老师特别擅长帮学生提升成绩,尤其是能结合孩子的兴趣设计教学方案,让王一笛那个 “不爱学文化课” 的孩子都主动开始学数学了。她心里一动,试探着说:“是啊,我女儿乔英子就在高三,数学成绩一直不稳定,我正愁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呢。您就是王姐说的那个韦老师?”
“您认识王女士?” 韦七有些意外,随即反应过来是王一笛妈妈提起过他,“没错,我正在给王一笛补文化课,她想考北电表演系,之前数学和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这两个月成绩已经有明显提升了。”
提到王一笛,宋倩的语气明显放松了些:“我跟王姐是朋友,她前几天还跟我夸您,说您的教学方法特别好,能让孩子主动学习。其实我家英子数学基础不算差,就是有时候做题太粗心,遇到难题容易慌,尤其是函数和解析几何这块,总是找不到思路。” 她说着打开手里的错题本,指着上面的题目,“您看,这道解析几何题,她就是因为没看清题干里的条件,白白丢了分。”
韦七接过错题本,仔细看了看上面的题目,又翻了几页,发现乔英子的错题大多集中在 “审题失误” 和 “复杂题型思路断层” 上,而且错题旁边都有详细的订正痕迹,看得出来她平时学习很认真,只是缺乏答题技巧和心态调整的方法。他笑着说:“乔同学的基础确实不错,从错题订正就能看出来她很用心,只是需要有人帮她梳理答题思路,总结易错点,再调整一下考试心态。”
“是啊是啊!” 宋倩连忙点头,眼里满是期待,“韦老师,您看您能不能也给英子补补课?她跟王一笛不一样,她想考南京大学的天文系,对天文特别感兴趣,要是您能像帮王一笛那样,结合她的兴趣教数学,说不定她就能开窍了!”
韦七心里早就有了想法 —— 乔英子对天文的热爱是她的动力源泉,要是能把数学知识和天文现象结合起来,比如用函数讲解行星轨道、用解析几何分析星系结构,既能帮她理解知识点,又能激发她的学习兴趣。他笑着答应:“当然可以,不过我想先跟乔同学聊聊,了解一下她对天文的具体兴趣点,再结合她的错题情况,设计一套适合她的教学方案。”
“太好了!” 宋倩激动地说,“我这就给英子打电话,让她放学后过来跟您聊聊!咱们约在旁边的咖啡馆怎么样?我请客!”
当天下午放学后,宋倩就带着乔英子来到了咖啡馆。乔英子穿着春风中学的校服,扎着马尾,手里还拿着一本《天文爱好者》杂志,看到韦七时,有些腼腆地打了个招呼:“韦老师好。”
“乔同学你好,我听说你特别喜欢天文,最近有没有关注什么有趣的天文现象?” 韦七笑着问,特意把话题引到她感兴趣的领域。
提到天文,乔英子的眼睛瞬间亮了:“韦老师,我上周还看了猎户座流星雨的直播,特别壮观!对了,我还报名了下个月的天文观测活动,到时候可以用望远镜看木星的卫星呢!” 她兴奋地说着,手里还比划着,完全没了之前的腼腆。
韦七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回应,等她说完才开口:“其实天文现象里藏着很多数学知识,比如木星的卫星绕木星运行的轨道,就是一个椭圆,这就涉及到咱们高中数学里的椭圆方程;还有流星雨的轨迹,其实可以用一次函数来模拟。要是你能把数学知识和这些天文现象结合起来,不仅能理解知识点,还能更深入地分析天文数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