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月之夜,故人当归,恩怨俱了。”
那朵精致的黑色兰花,如同死亡的请柬,无声地绽放在苏叶指尖。冰冷的触感仿佛透过纸张,直抵心脏。
兰嬷嬷!她终于不再隐藏,以一种极其嚣张而又优雅的方式,发出了最终的宣告。太后寿宴,就是她选定的终结之地。
“故人”……指的是谁?是她自己?还是她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大人物?“恩怨”……又究竟是何等深仇大恨,需要布局十几年,用如此多的鲜血和生命来了结?
苏叶握着请柬,手指微微收紧。去,无疑是踏入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不去,便是违抗太后懿旨,给了对方光明正大发难的理由,而且萧煜解毒的最后希望也可能彻底断绝。
没有选择。唯有迎战。
她深吸一口气,将请柬合上,脸上所有情绪已被冷静取代。她看向风逐:“王爷今日情况如何?”
“用了第二次蛟髓凝露后,脉搏又强健了些许,但依旧未醒。”风逐回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王妃,寿宴明日便至,我们……”
“准备一下,明日赴宴。”苏叶打断他,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风逐浑身一震:“王妃!可是王爷的身体和您的安危……”
“正因如此,才更要去。”苏叶的目光锐利如刀,“对方已将舞台搭好,观众也已就位,我们若缺席,这出戏还怎么唱下去?更何况,解毒所需的几味最关键的主药,或许只有在那个场合才有机会得手。这是一场豪赌,但我们别无选择。”
她走到书案前,铺开纸笔,快速写下几行字:“这是我需要的药材清单,其中几味恐怕只有太医院或者内库才有。你想办法,将这份清单和王府的令牌,秘密交给一个人。”
“谁?”风逐接过清单。
“太医院院判,陈太医。”苏叶道,“我研究过他的背景,此人医术高明,为人虽圆滑但尚有底线,且曾受过已故定太妃(萧煜母妃)的恩惠。你告诉他,这是救定王性命的唯一希望,恩情日后必报。他若肯暗中相助,便是雪中送炭。他若不肯……也不必强求。”
这是一步暗棋,或许无用,但或许能带来一线生机。
风逐郑重点头:“属下明白!立刻去办!”
“还有,”苏叶叫住他,“让我们的人,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深挖兰嬷嬷和十五年前那场大火的所有线索,特别是她与宫中哪些人还有联系。我要在赴宴之前,知道尽可能多的信息。”
“是!”
风逐领命而去。苏叶则再次来到萧煜床边。
她握住他冰凉的手,低声却坚定地说道:“萧煜,我知道你听得到。明天,我必须去。我会带着能救你的药回来。等我。也请你……一定要撑住。”
床上的人依旧毫无反应,但苏叶似乎感觉到,他的指尖极其微弱地动了一下。
(承)
一整日,王府表面平静,内里却暗流汹涌。
风逐冒险联系了陈太医。幸运的是,陈太医在得知情况后,沉默良久,最终收下了清单和令牌,只回了一句:“老夫尽力而为,但宫中耳目众多,王妃万事小心。”这已是难得的承诺。
另一方面,对兰嬷嬷和旧案的调查也有了突破性进展!
一名擅长追踪和潜藏的老兵,冒死潜入已被封存的宫廷旧档库,竟真的找到了一些被刻意遗忘的卷宗碎片!
风逐将誊抄的碎片内容带给苏叶。
上面记载着一些零碎的信息:兰嬷嬷本名兰馨,并非定太妃本家带来,而是后来调入宫中的,因其手腕厉害且精通药膳调理,才逐渐得到定太妃信任。但在定太妃去世前一年,她曾因“冲撞贵人”被罚入浣衣局三个月,之后才又被调回定太妃身边。而那位“贵人”,记录模糊,只隐约提及与当时风头正盛的某位贵妃有关。
更令人震惊的是,关于那场烧死赵绣娘全家的大火,京兆尹的旧卷宗里竟有一句被朱笔划掉、但仍可辨认的批注:“现场有火油痕迹,疑为人纵。有邻舍见一宫装老妇夜间出入。”
而关于“兰心苑”的大火,记录更是讳莫如深,只简单记为“天干物燥,走水所致”,但一名早已去世的老太监的口述记录副本却提到:“苑中梨树提前一月枯死,井水泛苦,恐非吉兆……”
所有的碎片,都隐隐指向兰嬷嬷,以及她背后可能存在的、来自宫廷更深处的阴影。那位“贵人”、那位“贵妃”,是否就是真正的幕后主使?兰嬷嬷是执行者,还是合作者?
“王爷母妃的去世……”苏叶忽然问道,“可有疑点?”
风逐脸色一黯:“王爷当年年幼,且太后亲自处理后事,并未听说有何疑点。只是……王爷一直觉得,母妃病逝前一段时间,情绪低落,时常屏退左右,与兰嬷嬷独处的时间尤其长……”
疑云重重,但时间已不容他们细查。
夕阳西下,夜色渐浓。
天边,一轮圆月缓缓升起,边缘却隐隐泛着一丝不祥的——暗红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