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昂áng】,形容志行高超、气度不凡。屈原《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我们一起来解读屈原在《卜居》中发出的这个关于人生态度的经典叩问——“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原文、注释与翻译
· 出处:战国·屈原《楚辞·卜居》
· 背景:《卜居》是屈原流放期间创作的一篇楚辞。所谓“卜居”,字面意思是“通过占卜选择安居之所”,但在这里,屈原并非真要占卜住处,而是借用与太卜(掌管占卜的官员)郑詹尹的对话,来抒发内心的极度矛盾和愤懑,以及对是非颠倒的现实的控诉。
原文节选: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注释:
· 宁……将……:表示选择关系的固定句式,意为“是宁愿……还是宁愿……”。
· 昂昂:气概轩昂、志行高洁的样子。
· 千里之驹:指日行千里的骏马。驹,少壮的骏马。
· 泛泛:同“泛泛”,漂浮、随波逐流的样子。
· 凫:野鸭。
· 与波上下:随波逐流。
· 偷:苟且。
· 全:保全。
现代汉语翻译:
(我)是宁愿气宇轩昂像那日行千里的骏马呢?还是宁愿像水中的野鸭那样漂浮不定,随波逐流,苟且偷生以保全我的性命呢?
作者与创作背景
·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却因触怒旧贵族势力而遭谗言被流放。
· 《卜居》的创作:这篇作品大致写于屈原第二次被流放之后。当时楚国的郢都被秦军攻陷,国家濒临灭亡,屈原的理想彻底破灭。在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现实困境中,他写下了《卜居》。文中,他向太卜郑詹尹一连提出了十几个“宁……将……”的抉择,其核心就是在高尚的坚守与卑下的妥协之间,在刚正不阿与同流合污之间,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正是这系列抉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问。
“千里之驹”的寓意与象征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这一问,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它蕴含着深刻的人格寓意:
1. 卓越的才能与远大的志向:千里马能日行千里,非寻常驽马所能及。这象征着屈原自身超凡的才华、高远的政治理想(“美政”理想)和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
2. 高洁的品格与不屈的节操:“昂昂”一词,描绘的是骏马昂首挺立、神采飞扬的姿态。这象征着一种刚正不阿、自尊自爱、绝不向污浊环境低头的高尚气节。千里驹不会因为眼前的草料而卑躬屈膝,正如屈原不会为了官位名利而放弃原则。
3. 孤独的命运与悲剧性的坚守:在现实中,千里马常因不被理解而遭受冷落,甚至“骈死于槽枥之间”。这正映照了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孤独处境。但他宁愿选择这种悲剧性的坚守,也绝不放弃自己的信仰。
与“水中之凫”的对比:作者将“千里驹”与“水中凫”对举,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 千里驹:目标明确,一往无前,品格高洁,姿态昂扬。
· 水中凫:无所事事,随波逐流,苟且偷安,姿态卑微。
这一对比,并非真正的两难抉择,而是强化了屈原内心早已确定的答案:他明知前路艰险,也绝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
现实意义与人生启示
在当今社会,屈原的这句叩问依然振聋发聩,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镜鉴:
· 对个人:确立立身处世的准则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类似的抉择:是坚守内心的原则,活得像一匹“千里驹”,还是为了现实利益,像“野鸭”一样随波逐流?
· 职场中:是坚持专业操守和理想,哪怕暂时不被理解或提拔;还是迎合不良风气,圆滑处世以谋求短期利益?
· 学业上:是脚踏实地、追求真才实学;还是投机取巧、抄袭作弊以应付了事?
屈原的选择告诉我们,保持人格的独立与高洁,远比苟且获得的利益更为珍贵。这种“昂昂”之姿,是一种内在的自信和尊严。
· 对领导者:秉持选贤任能的标尺
“千里之驹”的意象,提醒着管理者和组织,要善于发现并重用那些有真才实学、有风骨、有担当的人才,而不是偏爱那些唯唯诺诺、只会逢迎的“水中之凫”。一个健康的社会和组织,应当为“千里马”提供驰骋的天地。
· 对文化:传承刚健有为的精神
“昂昂若千里之驹”所代表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能够坚守底线,昂扬向上,维护社会的正气。
总结而言,屈原的“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不仅是一句文学名句,更是一道贯穿千年的人生命题。它呼唤我们审视自己的活法,鼓励我们选择一种有风骨、有担当、有目标的人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我们或许无法完全避免妥协,但内心保有“千里驹”的志向与气节,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正、更远。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