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殿内,陌尘被囚殿中,他坐在书案前思索,反正君笙这两天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囚我在寝殿,又日日不归,但愿我这个举动能帮到以后的你。
不如写一遍万物道法的书籍给君笙,让他以后跟着书籍修炼,传给他的万物道,看样子他还不明白。
于是他坐在书案前奋笔疾书。
无名拿起朝阳殿这本公仪尘写的万物道的书籍,恍惚间似乎看见他被囚禁在朝阳殿的惨状。
他翻开书籍,仔细看着。
善恶道非“择善弃恶”或“纵恶弃善”,而是探究“善恶共生的镜像本质”。
善是恶的对照,恶是善的显影,二者如同光与影,无恶则善无存,无善则恶无辨,修炼此道的核心是理解“人性,仙性的完整闭环”,而非割裂对立。
修炼方法:需在同一红尘内践行“双生行”,白日以“善举渡人”,如为蛮荒植灵脉、替冤魂辩因果。
夜则入“恶境炼心”如化身恶人体验贪婪、嫉妒,却需在关键刻守住不伤及无辜的底线;同时需滋养体内“善恶双生花”,善念盛时喂以晨露,恶念起时哺以心尖血,直至双花同株绽放。
要是陷入“自我撕裂”就靠自己。
若善念过盛,会因过度共情他人苦难而耗损自身神魂。
若恶念失控,则会被贪婪、暴戾吞噬,成为“伪善的恶人”或“知恶的善人”。
最终迷失自我,连自身善恶边界都无法分辨。
弑杀道非“以杀证道、杀戮越强”,而是“斩断执念的极端清算之道”。
所弑者非无辜生灵,而是“自身或他人的执念载体”,如阻碍天道闭环的怨灵、附着在修士身上的“执念心魔”,甚至是自己心中根深蒂固的“求而不得之念”,核心是“以弑为斩,以杀为解”,通过极端方式破除执念枷锁。
修炼方法:需行“斩念祭”先以自身精血绘制“执念图谱”,找到需斩断的执念对应的“具象化载体”,可能是某件旧物、某个幻影,甚至是自己的一缕分身。
再以“弑心剑”非实体剑,由自身决绝之意凝形斩杀载体,每斩一次需默念“非杀生灵,乃斩痴念”,直至图谱上的执念印记全部消散。
这个道易陷入“执念混淆”。
若无法分清“斩执念”与“杀生灵”的边界,会逐渐将“杀戮”本身当作执念,变成“为杀而杀”的怪物。
且每次斩念都会耗损“决绝之意”,后期可能因心意不坚,反被未斩尽的执念反噬,沦为执念的傀儡。
生死道非“掌控生死、予生夺死”,而是“见证生死闭环的共情之道”。
理解生死并非“终点与起点”,而是“能量的循环转化”。
生是魂与魄的结合,死是魂归天地、魄入轮回,修炼此道的核心是“成为生死的‘见证者’而非‘掌控者’”,在见证中悟透“万物无常却有序”的真理。
修炼方法:需做“守灵渡魂人”。
寻一处“生死交界地”,如忘川畔、古树根下,守着将死之人或刚死之魂。
对将死者,需倾听其未尽的心愿,以“魂语”将心愿传递给其牵挂之人。
对刚死者,需引导其残魂剥离肉身,避免魂体滞留成怨灵,直至残魂自愿入轮回。
每渡一魂,需在“生死簿”,自身神魂凝结的虚影簿册上记下魂的“生之喜、死之憾”,直至簿册上的字迹化作流光融入自身。
一不小心会承载“生死之重”。
长期见证死亡会积累死者的遗憾、痛苦,若自身共情过深,这些负面情绪会逐渐侵蚀神魂,导致修士“虽生犹死”。
对生失去喜悦,对死失去敬畏;且渡魂时若被残魂的执念缠上,会被拖入“生死幻境”,永远困在他人的生死轮回里。
逆转轮回道非“回到过去改变历史”,而是“修补轮回裂隙的纠错之道”,轮回并非完美闭环,有时会因“强念干预”,如修士强行逆天改命、“天道失误”,如魂体错投。
出现“裂隙”,导致某段因果错位,如本该早逝的人活至百岁,本该相遇的人永不相见,此道的核心是“溯因补痕”,让错位的因果回归正轨,而非颠覆轮回。
修炼方法:需入“轮回裂隙”行“溯因补痕术”先以自身神魂为引,找到轮回中的“错位点”,如某个人的寿命突然变长、某件事的结局与“天道预演”不符。
再进入“错位点对应的过去时空”,非真实时空,而是轮回留存的“因果虚影”,找到导致错位的“关键因”,如某件被偷的“续命法宝”、某句被篡改的“预言”。
将其归位或修正,每次补痕后,需在自身神魂上刻下“补痕印记”,直至印记连成“轮回闭环纹”。
注意会导致“自身因果紊乱”。
每次进入轮回虚影,都会轻微触碰“过去的因果”,若补痕时出现偏差,自身的因果线会被缠绕。
可能出现“记忆断层”,忘记某段自己的过往、“命运错位”,本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转移到他人身上,严重时会被轮回判定为“干扰者”,自身被排斥在轮回之外,成为“无因果的孤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