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包围祁山。司马懿率军救援,却死活不出战。诸葛亮派人送了女人衣服嘲讽他胆小,意思是不敢打就回家绣花去。魏军将士气得嗷嗷叫,司马懿却乐呵呵地接受了,还问来使:诸葛丞相最近睡得好吗?吃得香吗?来使说:丞相事必躬亲,一天就吃几升米。司马懿转头就对部下说:诸葛亮快不行了。
果然,没多久诸葛亮就病逝五丈原。《晋书》里记载这场对峙: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其实这出请战被拒的戏,多半是司马懿自导自演——他知道打不过诸葛亮,只能靠耗,又怕部下不服,就借皇帝的旨意为自己找台阶。
诸葛亮一死,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彻底稳了。曹叡给他加官进爵,封他为太尉,执掌全国兵权。可他还是那副老黄牛模样,平定辽东公孙渊时,他率军长途奔袭,灭了割据几十年的公孙家,回来却把战利品全上交,自己啥都不要。曹叡感动得不行,可他不知道,司马懿这是在为下一步动作攒人品。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危,把八岁的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曹爽是曹操的侄孙,仗着自己是宗室,总想排挤司马懿。他给司马懿封了个太傅的虚职,把兵权全揽到自己手里,还让弟弟曹羲、曹训掌管禁军,把司马懿逼得几乎没了实权。
这时候的司马懿,又开始装了——这次是装老糊涂。《晋书》说他称疾困笃,示以羸形,家里人说他连粥都喝不动了。曹爽不放心,派心腹李胜去探病。李胜说自己要去荆州当刺史,司马懿故意听错,说:你要去并州啊?那里靠近胡人,得好好防备。李胜纠正:是荆州。司马懿又说:哦,你刚从并州回来啊?
这演技,比七年前装瘫子还精进。李胜回去跟曹爽说:司马公快不行了,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曹爽这下彻底放心了,天天带着兄弟和亲信出城打猎,把皇宫防卫搞得跟筛子似的。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曹爽带着曹芳去高平陵扫墓。司马懿一看机会来了,立马从床上蹦起来,披甲带刀,先占领武器库,再控制洛阳城门,最后以郭太后的名义下诏,说曹爽谋反。这就是历史上的高平陵之变。
曹爽被堵在城外,吓得六神无主。司马懿派人劝他:只要交兵权,保你富贵。曹爽居然信了,说:我不失作富家翁。结果刚回城,就被司马懿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满门抄斩,跟着他的何晏、丁谧等曹爽党也全被灭族,一口气杀了五千多人。《晋书》里说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可见司马懿狠起来有多不留情面。
这场政变,司马懿彻底掌控了曹魏政权。从装病骗曹操,到装老骗曹爽,他用了四十一年,终于从打工仔变成了话事人。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已经是魏国说一不二的人物。曹芳成了傀儡,朝廷里敢反对他的人,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可就算这样,司马懿到死都没篡位,甚至连(权臣篡位前的标配待遇)都推辞了。
他这么做,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太懂循序渐进的道理。曹操一辈子没称帝,还不是让曹丕摘了果子?司马懿走的就是曹操的老路——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他死前把权力交给大儿子司马师,嘱咐说: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辅帝平九州,慎之!慎之!这话听着像忠臣遗言,其实是在告诉儿子:别急,慢慢来。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司马师废了曹芳,立了曹髦;司马昭杀了曹髦,立了曹奂;到司马炎这儿,直接逼曹奂禅位,建立西晋。司马懿虽然没当皇帝,却被追尊为晋宣帝,成了西晋的开国之祖。
陈寿在《三国志》里没给司马懿单独立传(毕竟他是晋朝的祖宗,陈寿不敢写),但《晋书》里的评价很到位: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简单说就是:这老兄文武双全,会用人,能装孙子,该出手时就出手,简直是为乱世量身定做的终极玩家。
后人说起司马懿,总爱骂他,说他篡夺曹魏江山。可回头看看,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也是这么干的?司马懿只不过是把曹操的剧本复读了一遍,还玩得更溜。
他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多能打仗,而在于活得久、看得准、忍得住。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这些牛人,全被他熬死了;曹丕、曹叡虽然不算昏君,可寿命太短,架不住他慢慢布局;曹爽这种草包,更是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要是给司马懿发个奖状,估计得写三国第一战略家——他不像曹操那样霸气外露,也不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而是像个耐心的猎人,潜伏在草丛里,等猎物露出破绽,再一箭封喉。
总之,司马懿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笑到最后的人,不一定是最能打的,但一定是最能装、最能熬的。这职场生存法则,放到今天也照样适用。
参考《晋书》《资治通鉴》《三国志》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