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周边一切正常,那个张明也还在羁押审讯中,没有再发现其他可疑人员。但我们没有放松警戒。”林夕回答,“对了,周局长通知,明天上午有一个高级别的安全协调会,需要你参加。”
“好,我知道了。”
挂断电话,羊羽揉了揉眉心。技术难题和安全压力像两座大山,但他必须保持冷静。他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维尔切克教授的文件上,那些精妙的数学推导和物理思想很快又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
第二天上午,羊羽在国安部门的一处安全屋内参加了视频会议。屏幕另一端是周局长,以及几位来自不同部门的领导,气氛严肃。
“各位,新科激光事件和后续的张明案,挖出了一条埋藏很深的国际技术窃取网络。”周局长开门见山,“这个网络背后有复杂的国际背景,不仅涉及商业间谍,更与某些国家的战略遏制政策密切相关。”
一位来自高层三部的领导接口道:“综合多方情报,可以确认,‘龙脊’技术已被某些势力列为最高优先级的目标。他们的策略正在从‘窃取’向‘阻滞’和‘破坏’转变。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得不到,可能会试图延缓甚至阻止我们的研发进程。”
羊羽的心一沉:“这意味着…”
“意味着安全威胁升级。”周局长严肃地看着羊羽,“过去他们可能只是想偷技术,现在则可能采取更极端的手段,包括针对研发人员本身。羊羽,你和你的核心团队,是目前重点保护目标,也是最高风险目标。”
另一位负责技术安全的领导展示了几张图表:“我们监测到近期针对研究所网络的攻击尝试呈指数级增长,来源更加隐蔽,手段更加高超。虽然我们的量子加密和防御系统目前有效,但压力巨大。此外,我们发现了一些针对团队成员及其家人的非常规侦查手段,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生活规律、通过社交工程接近外围人员等。”
会议得出结论:必须进一步提升安保级别,实施“内紧外松”策略。对外保持正常的科研交流姿态,避免打草惊蛇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对内则要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管理,包括:
1. 核心团队成员实行非通勤制,近期集中居住在研究所生活区内。
2. 所有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必须通过安全部门审查和搭建的专用加密通道进行。
3. 加强物理安保,增设隐蔽监控和反狙击点位。
4. 对所有进入研究所的物资进行更严格的电子和物理扫描,防止硬件后门和爆炸物等威胁。
5. 制定详细的应急疏散和庇护预案。
羊羽心情沉重地接受了这些安排。他知道这不是小题大做,但一种无形的束缚感也开始萦绕心头。纯粹的科研环境,似乎正在离他远去。
回到研究所,他召集团队传达了安全协调会的精神。出乎他意料,大家虽然感到突然,但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放心吧羊所,就当闭关搞攻关了!”方启航甚至开玩笑道,“反正‘龙脊二号’的问题不解决,回家我也睡不着。”
“没错,安全第一。我们可不想辛苦研究成果被别人偷了去。”赵建明附和。
苏小满则更干脆:“我需要用的数据库都在内网,在哪干活都一样。”
团队的信任和支持让羊羽倍感温暖,也驱散了些许压抑感。
紧张的研发工作继续推进。研究所的生活区条件很好,设施齐全,大家很快就适应了这种“与世隔绝”的集体生活。工作成了唯一的焦点。
苏小满几乎住在了机房里,与那台强大的“天河”量子计算模拟器为伴。量子算法与传统控制理论的融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经常熬到深夜,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和不断变化的模型可视化结果,记录着一次次尝试与失败。
方启航则带领工艺团队日夜攻坚量子场注入装置。皮米级的加工精度几乎是现有工业体系的极限,他们不得不自己设计新的加工工艺和检测方法,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赵建明的建模团队同样困难重重。将量子效应纳入宏观系统模型,变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对算力和算法都是极致考验。
羊羽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协调资源,解决突发问题,并提供关键的技术指导。他同样是废寝忘食,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凌晨。
期间,他与维尔切克教授又进行了几次加密视频通话,深入讨论量子干涉效应的细节。教授的知识渊博和思维敏锐令羊羽受益匪浅,但那丝疑虑仍未完全散去——教授对一些工程细节的熟悉程度,偶尔会超出理论物理学家的范畴。他暗中让林夕通过安全渠道,更深入地调查维尔切克教授近期的研究活动和合作者情况,但叮嘱不要引起教授本人注意。
时间一天天过去,进展缓慢但确实存在。苏小满的算法迭代了数十个版本,终于在一次模拟中成功稳定了虚拟的“龙脊二号”系统长达五分钟。方启航团队也加工出了第一批符合要求的量子场注入器原型,虽然良品率低得可怜,但至少证明了可行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