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的数字,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击在指挥中心每个人的心脏上。
空气仿佛变成了粘稠的液体,每一次呼吸都需要额外的力气。巨大的环形屏幕上,被分割成数十个窗口,实时显示着“龙御之甲”各个关键部位的参数:能量核心温度、超导磁场强度、光学平台应力、冷却液流量、微共振结构监测频率……所有数据此刻都处于待机状态的绿色基线,平静得令人心慌。
羊羽端坐在主控席上,双手平放在控制台面,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但面色沉静如水。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身旁的林夕身上。林夕全神贯注地盯着她面前那块专门显示光束质量和控制算法状态的屏幕,手指偶尔在虚拟键盘上轻点,进行着最后阶段的参数复核。她的侧脸在屏幕光线的映照下,显得异常专注和坚定。
广播里传来总控工程师沉稳的声音:“各单元最后状态确认。”
“能量核心,就绪。”
“光学阵列,就绪。”
“控制系统,就绪。”
“冷却系统,就绪。”
“安全监测,就绪。”
……
一连串“就绪”的回馈,如同战鼓擂响,预示着巨兽即将苏醒。
“启动最终安全联锁确认。”羊羽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指挥中心,清晰而冷静。
所有操作员再次检查各自负责的物理开关和软件锁止装置。试验场厚重的防护门缓缓闭合,发出沉闷的巨响,将内部与外界彻底隔绝。独立的应急电源系统启动,确保即使外部供电中断,测试也能安全进行或终止。
中央屏幕上的倒计时数字放大,占据了整个视野。
指挥中心内落针可闻,只剩下设备运行的微弱低鸣和越来越清晰的心跳声。许多人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赵建明工程师紧握着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周雨薇博士扶了扶眼镜,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光学监测数据;陈明远院士坐在后排,双手交叉,指节泛白;苏桐远程连线,在数据中心的屏幕上同步注视着这一切。
【00:00:10】
【00:00:09】
……
羊羽和林夕对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比的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00:00:03】
【00:00:02】
【00:00:01】
【00:00:00】
“启动!”羊羽下达了最终指令。
主控工程师按下了那个醒目的红色启动按钮——并非直接激发,而是启动了整个系统的自检和预加载序列。
刹那间,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加速滚动。
“能量核心初级注入开始……等离子体约束场建立稳定……”
“超导磁体充电……场强达到预定值……”
“冷却系统全功率运行,核心温度稳定”
一系列预操作平稳进行,庞大的系统如同沉睡的巨人,开始缓缓调动起全身的能量。
十分钟后,预加载完成。所有参数均显示绿色。
“能量水平达到低功率发射阈值。”总控工程师报告。
“按计划,进行第一阶段,低功率定点照射测试。”羊羽命令道。
目标是一公里外试验场尽头的一个特殊标靶,上面布满了高精度的传感器,用于测量光束的能量分布、聚焦精度和稳定性。
“发射指令确认……光束路径清空……”
操作员按下发射键。
没有震耳欲聋的巨响,没有炫目的光爆。只有在高速摄影机捕捉到的画面上,可以看到一道极其凝聚、几乎无形的能量束,从“龙御之甲”前端的光学窗口射出,瞬间跨越千米距离,精准地打在标靶中心。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代表光束能量的曲线陡然攀升,然后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标靶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如瀑布般刷屏。
“光束命中目标!能量集中度99.7%!焦点漂移小于0.1微弧度!”光学监测员激动地报告。
低功率测试一次成功!指挥中心里响起一阵压抑的欢呼和热烈的掌声。这第一步的稳健,给了所有人巨大的信心。
“很好。”羊羽的脸上也露出一丝微不可察的松弛,但他立刻下令,“保持低功率运行,监测系统稳定性。各单元汇报实时状态。”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龙御之甲”在低功率下持续运行。所有系统参数稳定得令人惊叹,尤其是搭载了“共振微结构”神经末梢的光学平台,监测数据显示其内部状态极其平稳,动态补偿系统几乎无需启动。陈院士和周雨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欣慰。生物启发的感知机制,成功了!
“第二阶段,中等功率动态跟踪测试准备。”林夕的声音响起,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
这次测试难度升级。目标换成了一个在预设轨道上高速移动的无人靶机,考验的是系统的目标捕获、跟踪能力和在动态条件下的光束控制精度。
“目标锁定!”控制员报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