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罩”计划在无声处构筑着铜墙铁壁,而市场的洪流却以最热烈的方式,回应着赤琼生态园的价值。林海预判中的品牌效应,以一种近乎井喷的态势,汹涌而来。
核心产品“赤琼玉液”,凭借其在挂牌仪式上惊鸿一瞥展现出的绝佳品质和独特口感,经由首批品尝过的政商界、文化界名流的口碑传播,迅速在高端消费群体中发酵、蔓延。那融合了落雁河水源灵秀、古法工艺精髓与现代科技把控的醇厚酒液,仿佛带着落雁河畔那片原始生态的魂魄,一经入口,便征服了最挑剔的味蕾。
订单如雪片般从全国各地飞来,飞向蜀都夏华集团总部,飞向落雁河畔的赤琼酒厂。经销商们挤破了门槛,电话热线几乎被打爆。各大高端商场、烟酒专卖店,都将“能否拿到赤琼玉液”作为衡量自身渠道能力的标准。社交媒体上,关于“赤琼玉液”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一瓶难求的局面迅速形成,其市场溢价甚至一度超过了某些老牌名酒。
这种火爆,是对林海战略布局最直接的肯定,但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酒厂原有的产能,在如此庞大的需求面前,显得捉襟见肘。杨丽雅坐镇酒厂,几乎住在了生产一线,一方面严格按照林海“品质永不妥协”的死命令,确保每一瓶出厂的“赤琼玉液”都维持着最高标准;另一方面,也在林海的授意下,开始谨慎地规划产能提升方案,核心原则依旧是绝不能因追求产量而牺牲水源生态和酿造品质。物以稀为贵,这种可控的“稀缺”,本身也是顶级品牌价值的一部分。
就在外界为了一瓶“赤琼玉液”而绞尽脑汁时,林海却大手笔地调拨了一百箱首批次顶级窖藏的“赤琼玉液”,亲自批示,专车运送,目的地正是远在风域湖的羊羽和林夕研究所。
运送酒水的车队抵达风域湖时,正值黄昏。夕阳将湖面染成一片瑰丽的赤金色,与“赤琼”之名遥相呼应。羊羽和林夕看着仓库里堆叠整齐、散发着醇厚木箱清香的酒箱,都有些愕然,随即是深深的感动。
“二哥,这……这也太多了!”林夕看着送货单上的数字,忍不住咋舌,“我们研究所才多少人,这得喝到什么时候去?”
羊羽推了推眼镜,脸上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严谨,但眼中也满是暖意:“二哥这是把我们当成自家酒窖了。这份心意,太重了。”
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兄长对弟弟妹妹的关照,更是林海对他们过去在落雁河上游生态保护研究工作的肯定,以及对风域湖未来研究价值的期许。这些酒,是庆功酒,是慰劳品,更是连接落雁河与风域湖两大生态核心的情感纽带。
几乎就在酒水送达的第二天,陈诗雅也风尘仆仆地从赤琼生态园赶了过来。她并非空手而来,除了带来生态园最新的一些数据资料与羊羽、林夕交流,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林姐,尝尝这个。”陈诗雅从随身的精致茶罐中,取出一些乌黑油润、金毫显露的干茶,熟练地温壶、置茶、冲泡。很快,一股浓郁甜醇、带着独特枣蜜香的茶香便弥漫在研究所的会客室里。
茶汤注入白瓷杯中,色泽红艳透亮,如同上好的红宝石,光晕流转,极其诱人。
“这是?”羊羽和林夕都被这茶香和汤色吸引了。
“我们落雁河上游,除了赤琼仙株,还有一片被遗忘的野生古茶山。”陈诗雅微笑着解释,眼神中闪烁着发现宝藏的光彩,“挂牌仪式后,我按照林总的指示,对生态园及周边资源进行更深入的摸排,偶然发现了这片藏在深山里的宝贝。茶树的树龄都很老了,生长环境完全是原生状态,没有任何污染。”
她轻轻将茶杯推到两人面前:“我请教了老师傅,用传统工艺试制了一些红茶。你们尝尝看。”
林夕好奇地端起茶杯,先观其色,再轻嗅其香,那浓郁的、带着果脯甜香的枣香让她精神一振。她小心地啜饮一口,茶汤顺滑饱满,入口甘醇,那股独特的枣香仿佛在口腔中化开,滋味丰厚滋润,回甘持久,确实与她以往喝过的滇红、黔红乃至以香气着称的祁红都有所不同,少了几分烟火气,多了几分山野的优雅与灵动。
“真好喝!”林夕由衷赞叹,“这香气太特别了,很温暖,很厚实,像……像小时候外婆蒸的枣糕。”
羊羽也仔细品味着,点了点头:“汤感醇厚,水路细腻,内含物质应该很丰富。这片茶山的生态环境,赋予了它独特的底蕴。诗雅主任,你这可是又发现了一个金矿啊。”
陈诗雅得到两人的认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片茶山规模不算特别大,但品质极佳。我已经向林总汇报,准备依托生态园,成立一个小的茶厂,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这款‘赤琼红茶’。一方面可以作为生态园又一个特色产品,丰富我们的产业线;另一方面,这片野生茶山本身也是落雁河上游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合理开发利用,也能反哺生态保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