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林舟的“立体交通”蓝图,打造未来城市典范
苏晓的声音在过分安静的办公室里,清晰得像冰块落入杯中。
“你,有勇气转动这把钥匙吗?”
这个问题,悬在林舟、李瑞和她自己之间,像一把无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问的不是技术,不是法律,而是意志。
李瑞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键盘上跳动的十指也凝固了。他第一次从苏晓身上,感受到一种比复杂算法和海量数据更令人敬畏的东西——对人性规则的绝对掌控。他看向林舟,这个把他从千里之外一个电话就叫来的年轻人,此刻正站在一张足以绞杀无数权力和欲望的“天网”面前,面临着终极的拷问。
林舟没有回答。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白板,看着李瑞用黑色线条勾勒出的理性“大脑”,和苏晓用红色线条编织出的冰冷“监狱”。一个代表着极致的效率,一个代表着极致的制衡。它们就像太极图里的黑白两鱼,相互对立,却又缺一不可。
在苏晓和李瑞的注视下,林舟缓缓转身,从笔筒里拿起了一支蓝色的马克笔。
他的动作不快,拔开笔帽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他没有走向苏晓,也没有走向李瑞,而是走回了白板的中央。他没有去修改任何一条黑色的技术路径,也没有去擦掉任何一道红色的监管线条。
他只是用那支蓝色的笔,在整个由黑色和红色交织成的复杂系统之外,画下了一个更大、更完整的轮廓,将“大脑”和“监狱”同时包裹了进去。
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整个白板上的气场豁然改变。原本相互对立、充满张力的黑与红,在蓝色轮廓的包裹下,瞬间从矛盾体,变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的两个核心器官。
“你搞错了一件事,苏晓。”林舟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转过身,目光先是落在苏晓身上,然后又扫过李瑞。
“这不是一座监狱。”
他用蓝色的笔尖,轻轻点了点苏晓画出的那张监管天网。
“这是一个生命体的免疫系统。它的职责,不是为了囚禁谁,而是为了清除侵入体内的病毒和癌细胞,保证这个生命体能够健康地活下去,并且长得更高、更壮。”
接着,他的笔尖又移向李瑞画的“城市大脑”。
“而这,是它的神经中枢系统。负责感知、思考、行动,让这个生命体变得更聪明、更高效。”
林舟收回手,看着眼前两个性格迥异的天才,一字一句地说道:“免疫系统再强大,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它保护的只是一具空壳。神经中枢再发达,如果身体从内部开始腐烂,那它最终指挥的也只会是一具僵尸。”
“我需要的,不是一个关着所有人的监狱。我需要的,是一个拥有强大免疫力和超级大脑的、健康的、能够不断进化的生命体。”
这番话,让苏-晓眼中的冰冷悄然融化了一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邃的审视。她设计的“监狱”,在林舟的口中,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意义。那不再是消极的防范,而是积极的保障。格局,已然不同。
而李瑞,则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他看着白板上那个蓝色的巨大轮廓,忽然明白,他设计的“城市大脑”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产品,而是被嵌入到了一个更宏伟的生命体之中。林舟要的,远不止是解决交通拥堵。
“现在,”林舟将视线投向桌上那个磨得发亮的硬皮笔记本,“这个生命体,还需要血肉和灵魂。”
他拿起马叔的笔记本,翻开。
“红星里,救护车进不去,老人凉了半截。这不是路网的问题,是城市毛细血管的坏死。”
“CBD,地铁口到写字楼的八百米,风吹日晒。这不是懒惰的问题,是城市主动脉和微循环之间缺少了接驳的组织。”
“公交车上,年轻的母亲抱着肺炎的孩子满面愁容。这不是运气的问题,是整个系统的应急能力和人文关怀的缺失。”
林舟的声音不重,但每一句,都像一颗石子,投入李瑞和苏晓的心湖。他们一个是技术狂人,一个是规则专家,他们习惯了用数据和条款看世界,但马叔本子里那些带着体温和怨气的文字,经由林舟的口中说出,让他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那些冰冷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挣扎的人。
“李瑞,你的‘大脑’,能计算出最优的红绿灯配时,但它计算不出一个母亲的焦虑。”
“苏晓,你的‘天网’,能杜绝贪腐,但它杜绝不了一个老人在家门口摔倒的无助。”
“所以,我们不能只在地面上修修补补。”林舟放下笔记本,用蓝色的马克笔,在那个巨大的蓝色轮廓里,画出了三个由下至上的层次。
“我们的方案,不叫智能交通。它应该有一个更准确的名字——立体交通。”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第一层,地面。这是我们脚下的现实。”林舟在最底层写下“地面优化”四个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