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濑凉太的两次模仿受挫,像两盆冷水,暂时浇熄了海常开场时那股势不可挡的气焰。比分定格在4:6,桐皇虽然仍落后,但那股被压制的感觉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找到应对之法的沉稳。
“干得漂亮,屿川,青峰。”今吉翔一在场边鼓掌,镜片后的目光带着赞许,“就这么打,把他的节奏搅乱。”
海常的进攻回合。笠松幸男作为队长,敏锐地察觉到队伍士气的微妙变化,他果断接过了组织重任,不再急于将球交给黄濑强行模仿。几次耐心的传导后,球给到内线,海常的中锋利用身高优势打进一球。4:8。
攻防转换,桐皇继续贯彻他们的“混沌”理念。陈屿川运球过半场,没有急于发动战术,而是伸出手指,做了一个看似随意的手势。这个手势落入桐皇队员眼中,却意味着战术的又一次随机启动。
樱井良从底角突然上提,看似要做手递手接球,陈屿川也的确向他靠近。黄濑的注意力被吸引,脚步微微移动,准备预判陈屿川的下一步动作。然而,陈屿川在即将与樱井交汇的瞬间,却用一个背后运球猛地变向,朝着另一侧突破而去!
同时,原本应该为陈屿川做掩护的若松孝辅,突然放弃挡拆,一个反跑直插篮下!而弱侧的诹佐佳典也同时启动,沿着底线空切。一时间,桐皇的进攻阵型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涟漪四散,看似混乱,却暗藏杀机。
黄濑试图捕捉陈屿川的意图,但陈屿川的突破路线、传球选择似乎有无数种可能。他眼角的余光看到若松的空切,也注意到诹佐的跑位,大脑飞速运转,试图模拟出陈屿川可能选择的传球线路和方式,但信息过于繁杂且缺乏固定模式,让他一时无法锁定目标。
“就是现在!”桃井在场边低语。
陈屿川在吸引了两名防守球员后,没有传给任何一个空切队友,而是将球猛地分给了被短暂放空在弧顶的今吉翔一。今吉接球,毫不犹豫,张手就投!
“休想!”海常的防守球员奋力扑来。
但今吉的投篮只是一个逼真的假动作!他点飞了防守者,运一步横移,这才从容不迫地中距离出手。
“唰!”篮球空心入网!6:8!
“漂亮的传导!”解说赞叹道,“桐皇这次的进攻完全没有固定套路,完全是根据防守的临场反应,最终由队长今吉翔一命中空位中投!”
黄濑皱紧了眉头。这种打法,和他赛前研究的桐皇录像带里的任何一次进攻都不完全相同。细节上的变化,节奏上的错落,让他的“完美模仿”有种无处着力的感觉。他看向场边那个粉色的身影,桃井五月正埋头在平板电脑上快速记录,嘴里还念念有词。
“五月那家伙……到底计算到了什么程度……”黄濑感觉自己的体力在持续消耗,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持续高强度的观察、解析、模拟,对心神的负担极大。
海常进攻不中,桐皇保护下篮板,陈屿川立刻推反击。快攻中,青峰大辉一马当先,黄濑紧随其后。青峰接球后,面对篮筐,做出了一个标准的三大步上篮起手式。
黄濑全力起跳,准备封盖。他对青峰的上篮节奏、起跳高度、出手角度都了如指掌,自信能够干扰甚至封盖。
然而,空中的青峰却再次展现了何为“无定式”。他在最高点并没有立刻出手,而是有一个极其短暂的悬浮,等到黄濑开始下落的瞬间,他才核心发力,一个小拉杆,避开黄濑的封盖手,换到另一侧将球轻轻一挑——
球打板入框!8:8!平了!
“啊啊!又是这种球!”黄濑落地,有些懊恼地抓了抓头发。青峰的这种即兴发挥,根本无规律可循,完全是天赋和球感的迸发,是他最难模仿的类型之一。 (╯°□°)╯︵ ┻━┻
“黄濑,冷静点!”笠松幸男跑过来,拍了拍他的后背,“别被他们带偏了节奏,打好我们自己的!”
黄濑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但他明白,桐皇的这种“混沌”打法,目的就是打乱所有人的节奏。
接下来的几个回合,比赛陷入了胶着。桐皇依靠不断变化的个人发挥和团队配合与海常周旋,而海常则在笠松的稳定组织和黄濑偶尔灵光一现的模仿下紧咬比分。黄濑没有再强行进行高难度的“完美模仿”,而是更多地利用其基础能力得分和防守,显然是在有意识地保存体力。
第一节比赛进行到后半段,比分交替上升。在一次死球间隙,桃井迅速通过对讲机向陈屿川传递信息:“屿川君,根据黄濑君之前的体力消耗和场上表现数据模型推算,他的‘模仿专注度’正在下降,对团队战术的解析优先级可能高于对个人技术的模仿。可以尝试用一次复杂的旧战术变种进行试探。”
陈屿川心领神会。下一次进攻,他打出了一个手势,那是桐皇以前经常使用的一个“双挡拆”战术起手式。若松和诹佐同时上提,陈屿川运球借助掩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