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贤王被生擒、五千匈奴铁骑葬身玉米地的赫赫捷报,如同一场席卷一切的狂飙,瞬息间涤荡了北境上空残留的阴霾,更将嬴昭与其所推行的土豆、玉米等“祥瑞”的声望,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炽热巅峰。
举国上下,自咸阳宫巍峨的庙堂至偏远乡村的阡陌之间,无不沉浸在一片欢欣鼓舞之中。
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人们交口称赞那位年仅七岁余的小皇子,几近将其奉若神明,视为上天赐予大秦的守护者。
然而,世事往往如此,荣光抵达极致之处,也常常潜藏着最为激烈的反扑。
那些因大秦日益强盛、“祥瑞”作物普及而利益严重受损、复国美梦渐趋破碎的六国遗老遗少们,连同朝堂之上对嬴昭这颗骤然升起、光芒刺眼的新星深怀忌惮与不满的保守势力。
在经过长时间的蛰伏与密谋后,终于按捺不住,选择了一个他们自以为天时、地利、人和的“良机”,联手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猛烈攻势。
此番麒麟殿早朝,气氛便在捷报带来的短暂欢庆之后,陡然转向诡异。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嬴政,帝王心术何等敏锐,立刻察觉到殿下几位平素并不显山露水、多以清流自居的博士官,以及数名出身关东六国故地的官员,目光频繁闪烁,隐有交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
果不其然,就在例行的政务奏报接近尾声,一些官员精神略感松懈之时,一位须发皆已花白、面容古板如同石刻的老博士,手持一卷厚厚的绢帛,颤颤巍巍地出列,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营造出的悲怆与决绝,高呼道:
“陛下!老臣等有本,冒死上奏!”
唰!一时间,殿内所有臣工的目光齐刷刷地聚集过去。
高踞御座的嬴政面色平静无波,只从喉间吐出两个字:“讲。”
那老博士深吸一口气,仿佛要积蓄全部勇气,猛地展开手中绢帛,用尽可能洪亮、以期震动整个殿宇的声音朗读起来:
“臣等,并关东故楚、齐、燕、赵、魏、韩之地有识之士,联名泣血上奏:自那形貌诡异之妖物‘土豆’现世以来,我大秦虽表面仓廪渐实,然实则已祸根深种,国本动摇!”
这开篇第一句,便如石破天惊!直接将如今已惠及万千黎庶、被视为救命粮的土豆,钉上了“妖物”的耻辱柱!
“其一,土豆之形状,不伦不类,非我华夏正统五谷之相,且深埋于阴湿土壤之中生长,性属至阴!臣等查访,百姓食之,往往令人性情渐趋乖张,体内容易积聚秽气!此绝非虚言妄断,各地郡县已屡见案例,有庶民食后或暴戾易怒,邻里械斗频发;或皮肤溃烂,肌肉腐坏,此实乃上天降下之明确警示啊!”
(这分明是刻意混淆了极少数个体体质不适或食用储存不当引发的个案,进行无限放大和危言耸听。)
“其二,土豆因其产量而泛滥推广,致使粟、黍、麦等传承千载的正统五谷遭人弃种,农时因此紊乱,祭祀天地祖先之典仪亦因粮食品类之变而失其庄重!长此以往,我先祖圣王所定之法度何以存续?礼乐耕读之千年秩序安在?此实乃动摇国本,悖逆人伦纲常之大害!”
(此条完全是立足于顽固守旧的礼法观念以及旧有农业体系既得利益者的立场发声。)
“其三,亦是至关紧要者!”老博士声调骤然拔高,饱含着一种“痛心疾首”的颤音,“陛下明鉴万里!自土豆强行推行以来,天象屡现异常,那所谓的‘灵雨’诡谲难测,各地妖兽频生,为祸乡里!凡此种种,皆因这外来异物扰攘了天地固有的阴阳平衡、五行轮转所致!其为祸之酷烈,远甚于刀兵战火!臣等近日夜观星象,见帝星飘摇不定,紫微垣之气黯淡不明,悉数与土豆此物猖獗蔓延相关!此乃亡国之凶兆啊陛下!”
言罢,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以额头重重叩击着冰冷的玉阶,甚至挤出了几滴看似浑浊的老泪(至少表面如此),泣声道:“陛下!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臣等恳请陛下,即刻下诏,废黜此‘土豆’邪粮妖物,将其尽数焚毁,以绝后患!重新兴盛我正统五谷,方可安定天地秩序,匡正人心道德!或可有望挽回天意,保佑我大秦万世之基业啊!”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殿内又有十余名官员仿佛早已约定好一般,齐刷刷出列跪倒,同声高呼:“臣等附议!恳请陛下废黜土豆,以正视听!”
这些官员,或为思想僵化、食古不化的儒家老朽,或为与六国旧贵族势力牵连甚深、潜伏日久之余孽。
他们选择在嬴昭声望正如日中天之时发难,看似不智,实则用心极其险恶。
其意图,便是要将天象异常、妖兽滋生等灵气复苏带来的客观变迁,一股脑地归咎于土豆这一具体事物,为其扣上“祸国妖物”的巨大帽子,从而从根本上否定嬴昭自出世以来所建立的一切功绩,动摇其执政的合法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