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信城的冬日难得放晴,阳光洒在左将军府的屋檐上,却驱不散弥漫在核心层心中的凝重。北境零星的烽火、内部若隐若现的流言,都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这一日,陈暮正与庞统、赵云、桓阶等人商议调整边境屯田点布局,以及如何应对吕蒙愈发刁钻的袭扰战术。黄忠则亲自前往漓水前线坐镇,以稳定军心。
“报——”一名亲卫疾步入内,脸上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神色,“启禀主公,府外有自称朝廷天使之人,持节而至,要求主公出迎!”
“朝廷天使?”陈暮眉峰骤然锁紧,与庞统交换了一个警惕的眼神。自董卓乱政,天子迁许,这“朝廷旨意”大多代表着曹操的意志。此刻曹操派使者前来,意图叵测。
庞统丑脸上一对细眼眯起,寒光闪烁:“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曹操此时遣使,绝非为了褒奖主公镇守南疆。”
赵云沉声道:“主公,需谨慎应对,以防有诈。”
桓阶亦皱眉道:“将军,此乃曹操驱虎吞狼之计,意在加剧将军与江东之矛盾。”
陈暮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面容恢复沉静:“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且去看看这位‘天使’,带来的是橄榄枝,还是淬毒的匕首。”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率领众人迎出府门。
府门外,一名身着使者冠服,面容清癯,眼神中带着几分倨傲与审视的文官,在一队精锐虎豹骑的护卫下,昂然而立。他手中高举着象征天子权威的节杖,目光扫过陈暮等人,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意味。
“可是安南将军陈暮?”使者声音不大,却刻意带着官腔。
“正是陈某。不知天使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陈暮拱手,礼节周全,却不卑不亢。
使者微微颔首,算是回礼,朗声道:“陛下有诏,安南将军陈暮接旨!”
陈暮目光微闪,略一沉吟,还是依礼率众躬身:“臣,陈暮,恭聆圣谕。”他并未跪拜,此举引得那使者眉头微蹙,却也未立刻发作。
使者展开一卷明黄绢帛,抑扬顿挫地念道:“制诏:朕闻安南将军陈暮,忠勇体国,戡乱南疆,抚定交州,功在社稷。朕心甚慰。特加封陈暮为镇南将军,领交州牧,假节,都督交州诸军事!望卿恪尽职守,屏藩王室,钦此!”
诏书内容简洁,但分量极重!镇南将军,位比四镇,高于他自领的安南将军;交州牧,乃是名正言顺的州郡长官;假节,更是赋予了他在交州境内先斩后奏的极大权力!曹操此举,可谓下了血本,将一个完整的、法理上高度自治的交州,送到了陈暮面前。
场面一时间寂静无声。庞统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嘲讽,赵云面露凝重,桓阶则若有所思。周围听到诏书的官员、士卒,则有不少人露出欣喜之色,毕竟,这意味着他们的主公得到了“朝廷”的正式承认,地位更加稳固。
那使者念完诏书,仔细观察着陈暮的表情,见他并无狂喜,反而眼神深邃,心中不由一凛,将节杖往前一递:“陈将军,不,现在该称镇南将军、陈使君了,请接旨谢恩吧。”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暮身上。接,意味着至少在名义上接受了曹操(朝廷)的册封,必然激怒正与之交战的江东,坐实了“勾结曹贼”的罪名,周瑜、吕蒙的反扑将会更加疯狂。不接,便是公然抗旨,与曹操彻底撕破脸,虽能暂时缓和与江东的紧张,却也可能失去大义名分,并招致曹操未来的敌视。
这是一道烫手的山芋,更是一杯诱人的毒酒。
陈暮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只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缓缓伸出手,并未立刻去接那节杖,而是沉声问道:“敢问天使高姓大名?曹丞相近日可还安好?”
使者愣了一下,没想到陈暮会先问这个,下意识答道:“本官姓辛,名毗,字佐治。承蒙陈使君挂念,丞相一切安好,正于许都勤勉王事。”他特意强调了“丞相”二字。
辛毗!陈暮心中一动,此人是曹魏重臣,以刚亮公直着称,派他来,曹操确实显示了一定的“诚意”。
陈暮点了点头,忽然问道:“辛天使一路南来,可曾听闻江东兵马,正与我军于边境鏖战?”
辛毗眉头皱得更紧,感觉陈暮话中有话,谨慎答道:“略有耳闻。江东孙氏,不服王化,屡兴刀兵,此正需陈使君这等忠臣良将镇守一方,以靖边患。”
“哦?”陈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表情,“那依天使之见,我接了这诏书,是应该立刻挥师北上,与曹丞相东西夹击,共讨‘不服王化’的江东呢?还是应该谨守交州,坐看丞相与孙权龙争虎斗?”
辛毗脸色微变,陈暮这话可谓犀利,直接将了曹操一军。他若回答前者,等于逼陈暮立刻与江东全面开战;若回答后者,则显得曹操这封官许愿的诏书毫无意义。他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道:“如何用兵,乃是将帅之责,朝廷不便干涉。陛下与丞相,信重使君之才,故委以重任,望使君善加权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