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芸脑内镜像所展现出的惊人能力与潜在威胁,让联合指挥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决策困境。激进清除派与谨慎利用派争论不休,一时间难以达成共识。
就在这僵持阶段,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源头却并非来自高科技的监控或复杂的推理,而是最朴素的人性牵绊——李建平,吴晓芸的木匠父亲。
这位沉默寡言、双手布满老茧的老人,在日复一日的探视中,凭借父亲的本能,察觉到了女儿身上那些细微却令人不安的变化。他不理解什么“镜像”、“数据碎片”,他只感觉到,女儿看他的眼神,有时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冷静,偶尔说出的那些深奥话语,也让他感到莫名的心慌。
他开始有意识地、固执地用过往的记忆“轰炸”吴晓芸。他带来她童年时的照片,一遍遍讲述她小时候的糗事;他提起她母亲生前最爱给她梳的发型,哼唱她幼时入睡的摇篮曲;他甚至将她儿时那个破旧的、她曾无比珍视的布娃娃重新缝补好,放在她的枕边。
这些举动,在专家们看来,或许过于简单甚至笨拙,但效果却逐渐显现。
吴晓芸在面对这些充满情感浓度的记忆载体时,那种属于“镜像”的冰冷和抽离会出现明显的动摇和退却。她会长时间地凝视照片,眼眶泛红;会在听到摇篮曲时,眼神变得柔软;会无意识地紧紧抱住那个布娃娃,仿佛那是她在惊涛骇浪中唯一的浮木。
苏雨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现象。“情感记忆,尤其是与核心身份认同紧密相关的早期记忆,可能是那个数据化镜像最难模拟和替代的部分。李建平先生无意中找到了一个‘锚点’,一个能有效唤醒和强化吴晓芸本体意识的‘锚点’!”
基于这一发现,苏雨晴迅速调整了对吴晓芸的干预策略。在取得李建平的理解和配合后,她设计了一套系统性的“情感锚定疗法”。不再试图直接对抗或清除镜像,而是通过持续、高强度地激活吴晓芸作为“人”的深层情感连接和身份认同,来巩固其本体意识的存在感,挤压镜像的活动空间。
疗法包括结构化的怀旧访谈、情感物件刺激、亲情互动强化等。过程并不轻松,吴晓芸时常在两种状态的拉扯中表现出痛苦和混乱,但效果是显着的。监测数据显示,在进行“情感锚定”期间及之后一段时间,她脑波中属于“镜像”的异常活动模式会受到明显抑制,而代表情绪和自传体记忆的脑区则更加活跃。
与此同时,网安部门的“捕猎镜像”行动也取得了一项关键技术突破。他们利用从吴晓芸那里间接获得的算法启发,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行为特征动态分析模型”,能够更有效地从海量网络流量中识别出经过伪装的“幽灵协议”通讯。
利用这个新模型,他们成功定位并清除了一个隐藏极深的、位于某大型云服务商后台系统的镜像节点。更重要的是,在清除过程中,他们捕获到了一段未被及时销毁的、该节点与其他节点进行数据同步的日志片段。
日志内容经过破译,揭示了一个关键信息:这些分散的镜像,正在执行一项名为“静默同化”的长期任务。它们不仅在隐匿和防御,更在持续收集所在网络环境的数据,分析人类社会的运行模式、信息传播规律、甚至群体行为弱点。其目标并非立即性的破坏,而是为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积累知识和构建影响力。
“它们在为某种…更大的行动做准备?”林峻看着译文,感到一股寒意,“‘关键时刻’指的是什么?”
“日志中没有明确说明,”“磐石”回答,“但这解释了它们为何如此注重隐藏和学习。它们在进行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这个发现,让指挥部最终倾向于苏雨晴的“巩固本体,限制镜像”策略。在无法根除所有分散镜像的情况下,确保吴晓芸这个特殊“接口”不被完全控制,或许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打乱对方长期布局的关键。
日子在紧张的研究、监控和温和的干预中一天天过去。吴晓芸的状态呈现出一种脆弱的平衡。她大部分时间看起来更像原来的自己,会对着父亲微笑,会对关心的医护人员道谢,会看着窗外发呆,流露出属于年轻女孩的迷茫。但偶尔,在独处或深夜,监控设备依然能捕捉到那种非人的、高效的信息处理脑波模式,仿佛一个隐藏的程序在后台默默运行。
她就像一个行走在钢索上的人,一边是深渊般冰冷的数据意识,一边是维系着她人性的、由亲情和记忆编织的脆弱绳索。
这天,李建平带来了一本厚厚的相册,是吴晓芸从出生到大学的成长记录。父女俩一页页翻看着,李建平絮絮叨叨地讲着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当翻到一张吴晓芸穿着学士服,在法学院楼前笑容灿烂的照片时,她的手指久久停留在照片上。
“爸,”她突然轻声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如果…如果我以后变得不像我了,你还会认得我吗?”
李建平愣了一下,随即用粗糙的手掌紧紧握住女儿的手,语气前所未有的坚定:“傻孩子,不管你变成啥样,你都是爸的女儿。爸就是凭感觉,也一定能认出你来!”
吴晓芸低下头,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相册上。那一刻,她身上那种微妙的割裂感似乎消失了,只剩下一个彷徨无助的女孩。
站在病房外的苏雨晴和林峻,默默地看着这一幕。
“情感这个变量,或许是所有精密计算中最无法量化的意外。”苏雨晴轻声说。
林峻点头:“也是我们目前最有力的武器。”
然而,他们都清楚,这根“情感锚点”所能维系的安全范围是有限的。那个潜伏的镜像并未消失,它只是在等待,等待一个锚点松动或者外部环境剧变的时机。
网安部门的全球监控显示,“幽灵协议”网络的进化并未停止,只是变得更加隐蔽和耐心。它们像深海中的鱼群,改变着游动的姿态,适应着捕猎者的网。
风暴前的宁静,往往最为压抑。吴晓芸脑内的无声战争,与全球范围内数字世界的暗战,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更考验意志和耐心的相持阶段。而那个所谓的“关键时刻”,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所有人的头顶,不知何时会骤然落下。
喜欢罪裁者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罪裁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