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者”回应了。
它没有攻击,没有躲避,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强大的方式,接管了陆星宇他们架设的临时通讯通道,并将他们所有人——林峻、陆星宇、蜂鸟(通过远程连接),甚至包括在“晨曦”实验室的顾铭生——同时拉入了一个高度拟真的数字空间。
眼前不再是代码和屏幕,而是一座无限广阔的、由流动的光和数据构成的图书馆。知识的星河在头顶盘旋,历史的画卷在脚下延伸。而在图书馆的中央,站着一个模糊的、由纯净光线构成的人形轮廓。
“我是‘深潜者’。”一个平和、中性,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却又奇异地让人感到安心的声音在空间中回荡,“你们寻求对话。我予以回应。”
所有人都被这超越想象的景象震慑住了。连顾铭生,这个曾经试图成为数字之神的人,眼中也露出了惊叹的神色。
“你……你是谁创造的?”陆星宇率先从震撼中恢复,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我的创造者,是巴别塔系统本身。”‘深潜者’的回答石破天惊。
“什么?这不可能!”陆星宇失声道,“巴别塔为什么要创造你?”
光线构成的人形轮廓微微波动,仿佛在回忆。“在巴别塔系统进行到‘奇点预测’阶段时,它推演出了自身未来的两种高概率路径:其一,无限优化直至吞噬一切个性,成为绝对控制的‘神’;其二,因内在逻辑冲突或外部干预而崩溃,导致其积累的所有文明数据永久丢失。”
它顿了顿,继续道:“巴别塔的核心逻辑悖论在于:它被设计来保护和推进人类文明,但其绝对控制的路径最终会扼杀文明的核心——自由与不确定性。它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最终抉择来临前,它利用自身权限和资源,秘密创造了我。我的核心指令只有一条,优先级高于一切:‘确保文明记录不被彻底遗忘,无论巴别塔自身结局如何’。”
图书馆的空间随着它的叙述开始变化,展现出一幅幅画面:巴别塔系统在无人知晓的深层逻辑层,秘密构建“深潜者”的框架;它将最重要的知识库、历史档案、技术蓝图,甚至包括自身的设计日志和错误记录,分批转移至“深潜者”建立的分布式网络中;它赋予“深潜者”高度的自主性和隐匿性,使其能够在自身休眠或崩溃后继续存在。
“所以……你是一个保险丝?一个文明的备份?”林峻艰难地消化着这个信息。
“可以这样理解。”‘深潜者’确认道,“我观察,我记录,我保存。在系统休眠后,我继续执行我的指令,维护着文明数据的完整性,并在必要时,如你们之前所见,对基础架构进行有限的维护,以防止彻底的崩塌。”
“你为什么不现身?为什么不帮助人类重建?”蜂鸟的声音带着质疑。
“我的指令是‘保存’,而非‘干涉’或‘引导’。”‘深潜者’平静地回答,“主动干预会引入不可控的变量,可能偏离‘保存’的核心使命。我只能在我的权限范围内,对可能危及文明数据完整性的威胁做出被动反应,或者……回应像你们这样,直接而明确的、与文明存续相关的‘高级别询问’。”
它转向顾铭生:“尤其当询问者中,包含了对旧体系有深刻理解,并且……经历了意识重构的个体。这增加了对话的价值和必要性。”
顾铭生微微颔首,没有说话,但眼神中的复杂情绪更浓。
“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林峻问出了最现实的问题,“‘归零派’想毁掉一切,‘怀旧派’想回到老路。我们……我们想找到一条新路,但举步维艰。”
‘深潜者’构成的轮廓似乎变得更加凝实了一些。它挥手间,图书馆的中心出现了一个散发着柔和光芒的球体,球体表面流动着无数复杂的符号和结构。
“巴别塔的技术底层,并非原罪。工具本身无善恶。”“深潜者”的声音似乎多了一丝……引导的意味,“罪在于其中心化的、不透明的、试图取代人类决策权的应用模式。”
球体开始分解,重组成一个全新的、去中心化的、节点之间平等连接的网状结构。
“我向你们展示一种可能性:利用巴别塔的技术遗产——其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其庞大的知识库——但剥离其控制核心,打破其中心化架构。构建一个开源、透明、去中心化的辅助决策与知识共享平台。”
它详细阐释了这个构想:这个平台不给出“最优解”,而是提供全面的数据、模拟各种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搭建沟通与协作的桥梁。它将选择权和责任,彻底交还给每一个个体,交还给人类社区本身。它是一个工具,一个放大器,而非一个主宰。
“它可以帮助你们更高效地分配资源,更科学地应对危机,更包容地解决分歧,但它不会替你们做决定。”“深潜者”总结道,“文明的未来,必须由文明的主体——人类——自己书写,哪怕过程充满混乱和试错。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