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不仅知道他现实身份,但这在高手圈不算太意外,还精准地把目光投向了他团队开发的、用户量最大、也最容易在细节上被挑刺的“超信”和“闪浪”!
这份眼光和耐心……有点意思。
报告指出的问题虽然看起来琐碎,但条条在理,有些点,比如信息茧房、热评逻辑甚至切中了产品设计的深层痛点,只是被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提了出来。
【林浔】:报告收到。分析切入点独特。你关注用户体验细节?
【逻辑引擎】:关注逻辑自洽与效率最优。大规模应用是观察群体行为逻辑与系统交互冗余的最佳样本池。漏洞是逻辑不完美的具象化表现。
贵方‘深瞳’安防AI的逻辑链优化(参见公开论文)方向正确,但局部节点算法存在可并行化处理空间,理论效率可提升约3.5%。具体模型已附后。
对方不仅回应了,还顺手又抛出一个技术彩蛋!
林浔看着附带的那个关于“深瞳”优化的简短模型,指尖在光屏上微微停顿。
湘君在他脑子里已经开启了弹幕模式:“这货是属啄木鸟的吗?专挑咱家树上可能有虫眼的地方啄?!连‘深瞳’这种相对核心的东西都能看出优化空间?虽然只有3.5%……但这眼力劲儿也太毒了吧!ta是住在BUG收容所里吗?!”
两人就着大规模应用中的逻辑优化、算法效率、用户体验与系统性能的平衡等话题,通过冰冷的文字在虚拟空间展开了一场高效到近乎冷酷的讨论。
字里行间充满了数学符号般的精确和工程图纸般的严谨,完全没有普通人聊天该有的“吃了吗”和表情包斗图。
讨论到某个关于“闪浪”推荐算法中“冷启动”问题的优化策略时,林浔忽然在意识中问湘君:
[一年多前,你查过ta。最终的落脚点是?]
湘君的记忆被瞬间激活,像被点开的回收站压缩包,语气变得极其古怪。
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种“我是不是当时网线被猫啃了”的自我怀疑:“啊,对!是有这么回事!那次论坛文斗后,我这不是好奇嘛。
就想看看是哪个犄角旮旯蹦出来的逻辑怪胎,就顺手……嗯,深入友好地拜访了一下他的网络足迹。”
湘君顿了顿,似乎在努力组织语言描述那个极其离谱的发现:“过程就不赘述了,反正七拐八绕,穿过层层迷雾,最后定位到的IP物理地址……显示在魔都市中心一栋高级公寓楼里。然后……我调取了那个IP地址关联的一些……嗯,相对公开的网络活动痕迹……” 湘君深吸一口气,用一种近乎梦呓、世界观被按在地上摩擦的语气说道:
“对面坐着的,当时网络活动最活跃的时段,关联的用户画像和行为特征分析显示……高度吻合一个刚满九岁的小女孩!”
林浔:“……?”
饶是以林浔的绝对理性和冰山定力,此刻手指也几不可察地在桌上收紧了一下,桌上的黑咖啡泛起一丝微澜。
九岁?!这比报告里0.05%的带宽浪费还让他难以消化!这概率比中彩票头奖还低!
湘君还在持续输出他的震惊弹幕:“不止如此!我顺着这条线,结合一些信息,比如社区儿童编程大赛获奖名单、少儿图书馆借阅记录关键词分析。
继续合理推测……好家伙!这位骨骼清奇的小道友!她叫诸葛大力!
她母亲是魔都法律界赫赫有名、气场两米八的铁娘子诸葛大圣!重点来了!这位诸葛大力小朋友,她……她五岁就通关了市面上所有儿童逻辑思维游戏!
七岁开始自学编程,论坛记录显示她八岁就在Stack Overflow上回答问题了!
九岁时已经能流畅阅读并理解大学计算机教材和算法导论!现在十岁……我的天,她怕不是已经把《人月神话》当睡前故事了!
论坛里那些能把资深码农绕进死胡同的逻辑拷问,很可能就是她一边喝着AD钙奶一边敲出来的!我当时查到这些关联性的时候,CPU……不是,我的逻辑核心差点过热保护!这合理吗?这科学吗?碳基生物幼崽的进化树点歪了吧?!”
林浔沉默了。
他看着屏幕上“逻辑引擎”刚刚发来的、一条关于如何优化“超信”群聊大文件传输排队逻辑的、充满了流程图和公式的冰冷论述,再看看湘君在意识里咆哮的“十岁天才少女BUG猎人”的信息……
这巨大的反差,让林浔那精密如瑞士钟表的大脑也出现了短暂的逻辑溢出,需要垃圾回收一下。
他端起那杯凉透了的黑咖啡,像喝中药一样灌了一大口。
极致的苦涩滑过喉咙,带来一丝真实而提神的刺激,勉强压下了心头的荒谬感。
【林浔】:诸葛大力。十岁。诸葛大圣律师之女。信息关联性分析指向明确。
林浔选择了一个严谨的说法
他直接发了过去。既然对方知道他身份,他也验证到了对方,再玩匿名就像穿着皇帝的新衣写代码——自欺欺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