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襄阳西城墙的马道上,手里拿着卷图纸,风吹得纸角哗哗响。底下的工匠们正忙着往城墙外侧垒砖,一块块青灰色的城砖被 mortar(砂浆)粘得严丝合缝,突出的“马面”已经初见雏形——这玩意儿按现代防御学来说,就是城墙的“侧防工事”,能让守军从侧面夹击攻城的敌人,比光秃秃的城墙实用多了。
“林长老,您过来看看,这马面的宽度是不是太窄了?”一个老工匠放下手里的瓦刀,擦了擦汗,指着刚垒到半人高的马面问道。
我走下马道,蹲在马面旁边量了量,确实比图纸上窄了两尺。“李师傅,得按图纸上来,宽三尺,深五尺。你想啊,到时候上面要站两排弓箭手,太窄了转不开身,怎么射箭?”我一边说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示意图,“而且这马面之间的距离得控制在五十步,太远了会有盲区,蒙古兵要是从中间钻进来,两边都够不着。”
李师傅拍了拍脑袋,笑着说:“还是林长老想得周到!我这就让人拆了重垒,保证跟图纸一模一样。”
旁边的丐帮弟子陈默凑过来,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块黑色的东西:“林长老,您要的‘改良火药’做出来了,您试试威力?”
我眼睛一亮,接过一块火药,这是我根据现代火药配方改良的——用硝石、硫磺、木炭按最佳比例混合,比南宋军队用的火药威力大了三倍还多。“走,去城外的空地上试试!”
一行人来到城外的空地,李锐(新提拔的情报堂弟子,脑子灵活,负责军工坊)已经架好了一门小型投石机,旁边还堆着几个陶罐,里面装着改良火药。“林长老,这投石机也按您的要求改了,支架加了斜撑,投掷臂加长了半丈,应该能扔得更远。”
我点了点头,让众人退到五十步外,自己亲自调整投石机的角度。“目标是那边的土坡,放!”我一声令下,李锐松开绞盘,投掷臂“呼”地一声甩出去,陶罐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轰隆”一声砸在土坡上,炸开个半人深的坑,泥土和碎石飞溅得老高。
“好家伙!这威力也太大了!”陈默看得眼睛都直了,“要是用这玩意儿砸蒙古的回回炮,一下就能砸烂!”
我心里也挺满意,这改良火药和投石机要是能批量生产,对付蒙古的攻城武器就有把握了。“李锐,军工坊那边得加快速度,至少要造出五十门改良投石机,两百斤改良火药,月底前必须完成!”
李锐立正敬礼(这是我教他们的现代礼仪):“保证完成任务!不过林长老,硝石的供应有点紧张,咱们储备的硝石只够造一百斤火药,剩下的得从外面采购。”
我皱了皱眉,硝石是制造火药的关键原料,南宋境内的硝石矿大多在四川和江南,现在蒙古随时可能南侵,运输肯定不安全。“这样,你让人去联系襄阳城里的药铺,药铺里肯定有硝石(古代硝石也用作药材),高价收购。另外,让情报堂的人去周边县城找找,看看有没有私藏硝石的商户,只要肯卖,多少钱都给。”
安排完火药和投石机的事,我又去了城门口的“反坦克壕沟”施工现场——这名字是我随口起的,其实就是条宽五丈、深三丈的壕沟,沟底埋了尖木桩,沟边还挖了陷阱,专门用来对付蒙古的攻城车和骑兵。
几个丐帮弟子正在沟边拉绳子量距离,看到我过来,连忙打招呼:“林长老!”
“壕沟挖得怎么样了?”我走到沟边往下看,已经挖了两丈深,沟底的尖木桩密密麻麻,看着就渗人。
“按您的要求,沿着城墙外挖一圈,现在已经挖了三分之一,预计十天内能挖完。”一个弟子回答道。
我点了点头,又叮嘱道:“沟边的陷阱要伪装好,用草和泥土盖严实,别让蒙古兵看出来。另外,再在沟边种上荆棘,虽然挡不住攻城车,但能延缓他们填沟的速度。”
正说着,苏晴从城里跑了过来,手里拿着封信,脸上带着急色:“林越,峨眉派那边来信了,说蒙古已经开始在四川边境集结兵力,可能会提前进攻,静玄师太让我们尽快派援兵过去。”
我接过信,快速看了一遍,心里一沉——蒙古这是想声东击西?表面上要攻襄阳,实际上想先拿下四川,断南宋的后路。“苏晴,你马上回峨眉,告诉静玄师太,让她先坚守,我会派‘破蒙军’西路分队支援,大概五天内能到。”
苏晴点了点头,又担心地说:“那襄阳这边怎么办?要是蒙古真的提前攻襄阳,我们兵力不够啊。”
“放心,我已经让人去联络全真教和昆仑派,让他们尽快派弟子来襄阳支援。”我安慰道,“而且襄阳的防御工事很快就能完工,就算蒙古提前来,我们也能守住。”
苏晴走后,我立刻让人去给全真教和昆仑派送信,又召集丐帮的长老们开会,调整防御部署——把“破蒙军”分成三部分,中路守襄阳,西路支援四川,东路去江淮协助宋军防守,确保三路都有兵力应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