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州,西郊。
一栋外表朴素、没有任何标识的灰色建筑内,气氛庄重。
这里是“领航者”国产大飞机发动机专项的总指挥部,而今天召开的,是决定项目下一阶段走向的技术委员会扩大会议。
长条形的会议桌两侧,坐着的都是国内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顶尖专家,每一位,都是跺一跺脚就能让行业震动的泰斗级人物。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了六十岁。
林浩和陈默,坐在会议桌的末端。作为“新地平线”团队的代表,他们的年轻,与周围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会议室的前方,陆光达总工程师,神情严肃地站在那里。
他的身旁,会议桌的中央,静静地摆放着那块凝聚了整个团队心血的、重达五十公斤的、呈现出厚重暗金色泽的合金样品。
那道位于样品中段的、经过精密打磨的焊接痕迹,清晰可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它不凡的来历。
会议已经进行了一个小时。
议题的焦点,始终围绕着这块样品。
“陆总,我承认,这块样品的室温和低温性能数据,确实是革命性的。”一位头发花白、戴着深度眼镜的老专家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审慎,“但是,涡轮盘的工作环境,是在上千度的高温和数万倍重力加速度的离心力之下。这种‘固相焊接’的界面,在如此严苛的工况下,能否保证长期的结构稳定性和抗蠕变性能,我个人,还是持保留意见。”
他的话,代表了在场不少委员的心声。
新技术的诞生,总是伴随着质疑。尤其是这种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的核心部件,任何一点潜在的风险,都会被无限放大。
陆光达总工程师没有直接反驳。他只是平静地转过身,对身后的助理点了点头。
会议室前方的投影幕布,瞬间亮起。
一段视频,开始播放。
画面中,是一台巨大的、充满了工业感的金属设备——国产发动机的全尺寸地面测试台架。
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台架核心处那个正在缓缓转动的涡轮盘,正是桌上这块样品的同批次产品。
“测试开始。”
随着控制台里传来的指令声,涡轮盘的转速,开始急剧攀升。
屏幕右侧的数据栏里,转速、温度、离心应力等数值,像红色的潮水一样,疯狂地向上跳动。
很快,所有数据都超越了设计指标的红线。
“注意,当前转速已达到设计极限的120%!”
“核心温度1150摄氏度,过载125%!”
“已进入极限过载测试阶段!”
会议室内,所有专家的呼吸,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
他们都是行家,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这已经不是在测试,而是在进行一场堪称“虐待”的破坏性实验。在这样的工况下,现有的任何一种合金,都撑不过一百个小时。
然而,画面中的那个涡-轮盘,依旧在稳定地、高速地旋转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视频的播放速度被加快了。
屏幕下方的时间戳,从“1小时”,跳动到“100小时”,再到“500小时”……
最终,定格在了“1018小时”。
直到此刻,画面中的涡轮盘,依旧完好无损。
“测试结束。”
视频播放完毕,画面定格在那一串串,足以载入史册的最终数据上。
会议室内,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刚才提出质疑的那位老专家,缓缓地摘下了自己的眼镜,揉了揉眼睛,似乎依旧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良久,他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重新坐直了身体,拿起桌上的话筒,声音清晰地说道:
“我没有问题了。我同意,项目立刻进入下一阶段。”
“同意。”
“同意。”
“附议。”
后续的表决,再无任何悬念。
B计划,这份曾经的“备用方案”,用它无可辩驳的、强悍到近乎不讲道理的工程实力,为自己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好。”陆总工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么我宣布,‘领航者’专项正式进入第二阶段——整机地面台架测试!”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克制的、但却发自内心的掌声。
就在这时,坐在会议桌前排的一位老人,缓缓地举起了手。
他看起来年近七旬,精神矍铄,一身得体的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带着一副金丝眼镜,显得儒雅而又充满了学者风范。
他,就是国内计算材料学领域的泰斗,国家超算中心“天河之心”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宋建国院士。
“陆总,各位同仁,”宋老的声音温和而有力,“B计划的成功,固然可喜可贺,它为我们整个项目,争取了宝贵的、至少一年的研制周期。但我们都清楚,这并非终点。”
他的目光,转向了林浩和陈默的方向,眼神中充满了欣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