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平线”公司,极限低温与强磁场实验室。
这里是整栋“科学堡垒”中,最安静的地方。
厚重无比的、由铅和特种合金打造的屏蔽门,将这里与外界的一切电磁和声波干扰,彻底隔绝。
房间的正中央,静静地矗立着一台,如同白色巨塔般的、精密的“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
此刻实验室内,所有的核心成员都聚集在了这里。
陈默,也闻讯赶来。他就站在控制台的后方,双手抱在胸前,表情平静,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期待。
林浩亲自打开了PPMS的样品仓。
在一阵,液氦蒸发所产生的、白色的寒气中。
他用一把,不会产生任何静电和热传导的、特制的陶瓷镊子,小心翼翼地将那片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冰河一号”样品,安装到了样品杆顶端的、那小小的、布满了金色电极的测试平台上。
“样品,已安装。”
“电极,连接正常。”
“真空度,已达标准。”
林浩一边操作,一边用一种,极其冷静的声音进行着播报。
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之后。
他缓缓地,关闭了厚重的样品仓门。
然后走到了主控制台前。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测试,正式开始。”
林浩在屏幕上点下了,“开始降温”的按钮。
“目标温度,液氦温区(4.2K)。”
“降温速率,每分钟,十开尔文。”
指令,被执行。
PPMS内部,强大的制冷机开始运转。
屏幕上,代表着样品当前温度的数字,开始缓缓地,从室温(约293K,20摄氏度),向着零度的方向,下降。
而另一块,更重要的屏幕上。
一条,代表着“冰河一号”样品电阻值的、绿色的曲线,也开始,随着温度的降低,缓缓地,向下移动。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时间,在极致的安静中,一分一秒地流逝。
温度,从20摄氏度,降到了10摄氏度。
电阻,在平稳地下降。这是正常金属,都具有的特性。
温度,继续下降穿过了冰点,来到了0摄氏度。
屏幕上,那条绿色的电阻曲线,依旧没有任何,发生“突变”的迹象。它还是一条平滑的、符合金属特性的、缓慢下降的斜线。
控制室里,气氛开始变得有些凝重。
张念和李沐珂,两个新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紧张。
“神威之心”的预测,难道是错的?
只有陈默和林浩,依旧保持着绝对的冷静。
他们知道,理论模型,永远是建立在最理想化的条件下的。而现实的实验,总会存在各种,无法被完全量化的“误差”。
温度,继续向着更低的深渊,滑落。
零下5摄氏度……
零下8摄氏度……
零下9摄氏度……
就在这时!
异变,发生了!
一直死死地,盯着屏幕的徐涛,第一个,发出了惊呼!
“动了!”
只见,那条原本平稳下降的电阻曲线,在温度刚刚,跳过“零下10摄氏度”(263.15K)这个刻度的瞬间。
突然,像是失去了所有的支撑一样,开始了,雪崩式的、近乎垂直的……断崖式下跌!
所有人的呼吸,都在这一刻停滞了!
他们的眼睛,都死死地盯着那条,正在以一种,超越了所有物理学常识的速度疯狂下坠的绿色曲线!
千欧姆……
欧姆……
毫欧……
微欧……
纳欧……
最终,当温度,稳定在零下10.1摄氏度时。
那条,代表着电阻的绿色曲线,精准地,与屏幕下方那条,代表着“零”的横轴,重合在了一起!
PPMS的系统,自动,判定了这一状态。
控制室的顶端,一盏代表着“完美超导”的、绿色的指示灯,骤然亮起!
那道,璀璨的、充满了生命希望的绿光,瞬间照亮了,在场每一个目瞪口呆的、充满了难以置信的脸庞!
成功了!
常压下!
零下10摄氏度的超导体!
这个,足以让全世界,所有物理学家,都为之疯狂的“神迹”,就这样,真真切切地诞生在了他们的眼前!
……
控制室内,先是持续了将近十秒钟的寂静。
随即,爆发出了一阵,史无前例的欢呼和呐喊!
“啊——!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
他们,做到了!
他们,亲手将那个只存在于导师脑海中的、最疯狂的猜想变成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伟大的现实!
而林浩,则缓缓地从控制台前站了起来。
他转过身,看向了,那个一直站在他身后,一言不发的、他的导师。
陈默,就那样静静地站着。
他的目光,穿过了所有欢呼的人群。
只是,静静地看着那道,象征着“零电阻”的、璀璨的绿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