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木齐章、陈星和木建军三人的心情与初次来时已大不相同。
少了那份忐忑不安,多了几分沉稳和明确的目标感。
老班长依旧在出站口等候,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真挚的笑容。
木齐章抢先一步,将手里提着的两个北京特产礼盒递过去:
“班长,一点心意,北京的果脯和茯苓饼,给孩子们尝尝鲜。”
礼盒不算贵重,但包装精致,透着用心。
老班长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接过:
“哎呀,你们这太客气了,走走走,先回家歇歇脚。”
到了老班长家,嫂子已经备好了热茶和简单的点心。
寒暄几句后,陈星开口问道:
“班长,这次我们想自己去市场转转,熟悉熟悉路子。”
老班长是明白人,立刻点头:
“应该的,总不能每次都让我带着。
市场你们也认得路了,规矩也懂了,自己去闯闯也好。”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不过,‘李哥’那边,礼数不能少。”
陈星点点头:“明白。”他之前已经通过老班长,仔细打听了李哥的喜好。
这次特地备了一条“中华”烟和两瓶“茅台”酒,用不起眼的布袋子装着。
第二天一早,三人径直去了市场深处那栋小楼。
陈星独自上楼,轻车熟路地敲响了那扇深绿色的铁门。
李哥依旧坐在藤椅上,屋里烟雾缭绕。
陈星没多话,将布袋子轻轻放在桌角:
“李哥,一点北方的土产,您尝尝。”
李哥抬了抬眼皮,目光扫过布袋子的轮廓,鼻子里“嗯”了一声,挥了挥手。
陈星会意,默默退了出来。
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没有一句客套话,但该有的礼数,双方心照不宣。
从李哥那里出来,才真正松了口气,感觉在这片市场里有了行走的“底气”。
他们熟门熟路地找到东三区老刘的摊位。
老刘正叼着烟和伙计搬货,看见他们,脸上立刻堆起熟络的笑容:
“哟,马班长没来?几位自己来的?快请进快请进。”
他热情地招呼着,眼神却敏锐地扫过三人,尤其在沉稳的陈星和看似普通的木齐章身上多停留了一瞬。
木齐章也不绕弯子,直接说明来意:
“刘老板,上次的春装卖得不错。
这次还想再进一批,款式要更新一些的。”
她一边说,一边熟练地翻看摊位上挂出的新款样品,手指捻着布料,查看做工。
老刘报出一个价格,比上次略高,理由是“原料涨了价”。
木齐章没急着还价,而是拿起一件衣服,指着袖口一处不太明显的线头:
“刘老板,这做工,可比上次那批差了点意思啊。”
陈星在一旁,适时地沉声开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刘老板,李哥可是关照过,要给我们实诚价。”
他没多说,但“李哥”两个字,像是有千斤重。
老刘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马上打了个哈哈:
“哎哟喂,看我这记性,对对对,李哥交代过的。”
他立刻重新报了一个合理的价格,比上次还略低一点。
交易顺利进行。订好了春装,木齐章却并没有立刻离开的意思。
她看似随意地踱到摊位另一边,目光落在那些闪着金属光泽的电子手表上。
这些新鲜玩意儿,在北京还极为少见。
“刘老板,这电子表怎么卖?”
木齐章拿起一块,在手腕上比划了一下。
老刘眼睛一亮,凑过来:
“姑娘好眼光,这可是香港过来的最新款,走时准,还带日历呢。”
他报出一个不菲的价格。
木建军在一旁看得眼花缭乱,心里直打鼓:这小小的玩意儿,比衣服贵多了能卖出去吗?
木齐章却不急不躁,仔细检查着手表的显示和按钮,然后开始砍价。
她语气平和,但句句在理:
“刘老板,这表是不错,可毕竟不是必需品。
我们拿回去,也是试着卖,风险不小。
价格太高,我们实在不敢拿。”
她把表放回柜台,作势要走。
陈星立刻配合地皱眉,对木齐章说:
“价格是太高了,要不,咱们再去别家看看?”
老刘一看这架势,赶紧拦住:
“别急别急嘛,价钱好商量。”
他知道这几个人是“李哥”关照的,不敢太宰客,而且确实想做成这笔生意。
经过几轮拉锯,最终以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成交。
木齐章果断地要了五十块电子表。
整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木建军瞪大了眼睛看着,心里对妹妹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原本以为做生意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门道。
妹妹和陈星,一个唱白脸细挑毛病,一个唱红脸施加压力,配合得天衣无缝。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
回程的路上,木建军忍不住问:
“二丫,这表这么贵,咱拿回去能卖动吗?”
木齐章笑了笑,眼神笃定:
“二哥,你要相信,城里年轻人追逐新鲜玩意儿的劲头。这表,就是个时间问题。”
她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南国景色,心里盘算着:
服装是基本盘,电子表是准备试探市场和获取更高利润的尝试。
这一步,必须迈出去。
喜欢穿越七零做会计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越七零做会计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