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谧与十数铁骑仅用半日便抵达许都,遂入许昌官署寻得夏侯霸,夏侯霸看过大将军曹爽、桓范之书信后,乃大惊失色。
司马懿竟趁曹爽拜谒皇陵时发动兵变,占据洛阳,曹爽现距许昌仍有两百余里,正人马困顿、粮草殆尽。
夏侯一族与曹氏一族本同根共脉关系,夏侯霸自当拥护曹爽。乃命夏侯威持桓范所列物品清单,与丁谧急去武库置备。
自己则整顿兵马欲一同前往护驾。夏侯威谏之:“今许都官僚近三成乃司马懿门生故吏,若吾等兄弟尽出,城中万一有变,则进退失据,重蹈大将军覆辙,不仅连累陛下,我等亦将成懿阶下囚矣。”
丁谧亦认为夏侯威说得合理,亦劝夏侯霸整训军队,守好城关,勿放司马懿门生故吏出城,以免走漏消息。
霸曰:“吾弟所虑周全,若许昌城又失,恐吾等死无葬身之地也!乃令手下各校尉看好城关,无许昌太守印信皆不得出城。”
夏侯霸又点五千精兵与威、谧,令其带好各类马匹、车驾、被褥后,速去速回。
威、谧乃拜谢,清点好各类所需物品后,即领兵西进,欲迎回圣驾。
却说洛阳城中,司徒高柔见孙礼所领骑兵劳而无功,急忙禀报司马懿,司马懿只无奈应道:“皆我所虑之内也,勿惊……”
又有曹爽军中哗变者返回洛阳城,司马懿询问得知曹爽军中现已粮草耗尽,军心浮动,所挟持百官,多怨声载道;尚距许都仍有两百余里……
司马懿道,天赐良机,乃命太仆王观、司马师守好洛阳城。自己亲率一军前去劫驾。
司马昭谏父曰:“父亲应坐镇中枢,统领全局,追回陛下事宜,托付孩儿去办即可!”
司马懿回绝道:“我儿疏于行伍,料定必不是桓范对手,为父统兵抵御蜀国多年,略知兵法一二,今由吾统兵,必将大破爽军,迎回圣驾,到时大局定矣,昭儿且协助汝兄守城,切不可大意……”
说罢,召集城中所有擅于骑马射箭之兵,先开官家马厩,又征调民间马市骏马,合孙礼所部一千骑兵,组成一支近三千人的骑兵部队,前去劫营。
曹爽军营附近县署,听闻圣驾驾临,人困马乏,尚不知洛阳有变,又有桓范大司农印章书信,乃急调钱粮、马匹等旦日便送到曹爽营中,曹爽士卒士气乃稍振。
曹爽见补给物品颇丰,欲与兄弟数人啃食红烧彘肩(猪腿),畅饮杜康美酒。
桓范又谏之:“今亲眷仍陷于洛阳,日夜苦盼大将军整军回救,若大将军等将饮得酩酊大醉,如何统军?况司马老贼极擅用兵,如遇之,皆为其所虏矣!”
曹爽欲反驳,曹彦亦劝解道:“大司农所虑甚是,今火烧眉毛之时也,不宜懈怠放纵,待天子用食完毕后,拔营而起,速去许昌!”
曹爽从之,乃命人将彘肩赐予军士分食,杜康酒退回沿途郡县补给车队,自己则与众兄弟食几张烙饼、肉酱,饮清水。
将士们见到大将军与己同甘共苦,乃山呼:“大将军威武!”军心又聚齐起来。
曹爽十余年间第一次见此情景,又想到有家难回,有国难报,乃喜极而泣。
桓范急忙命人拉爽回帐,不让众人见其泣面,以免士气顿挫。
正当百官与将士吃饱饮足,欲拔寨东去之际,探马回报,西面赶来一军,向我方疾驰而来,已不足五里地,尘土飞扬,旗子遮天蔽日,有司马懿大纛,不知有多少兵马……
曹爽刚刚还热腾之心,立即如掉进冰窟窿里,连忙求助于智囊桓范。
桓范道:“大将军勿惊,我料必是司马懿矣,原洛阳兵马已被吾等调去大半,懿不可能短时聚集如此众多兵马,其中必然有诈!”
却说懿深知三千骑兵,不足以威慑爽军,乃令三千骑兵一人持一旗,队伍疏列布之,又于距爽营二十余里处,令士兵砍伐树枝,系于马尾,拖曳奔跑,尘土飞扬,造成千军万马之势。
桓范乃亲自上营中了望塔观之,却实是旌旗蔽空、尘土飞扬,不知多少人马。
须臾后,司马懿已勒马立于曹爽营盘前,高呼此次自己率兵马愈三万,快令大将军等束手就擒,否则一旦刀兵相见,安危难料。
爽听闻后,竟真欲命人把自己束手,出营归降司马懿。
桓范喝道:
“大将军好天真!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吾刚登楼细细了望,懿军虽尘土飞扬,旌旗蔽空,然现懿所带来士卒兵马不过两三千人尔,而我军据寨而守有何惧之?”
况许昌援军正飞驰来援,只要我等守住营寨,待夏侯霸援军到来之际,里应外合,不要说今日营外是司马懿,即便是汉军诸葛亮亦必败!”
众将皆认为桓范说得有理,乃劝爽,爽只能从之。
桓范乃令曹羲,曹训,曹彦,李胜各引数千兵马,张弓搭箭,守住各营四面。
司马懿见骗开营门不成,而从曹爽手中劫回天子又是成败的关键,乃命孙礼率一千铁骑从正面强攻,胡遵则率一千铁骑从营后攻之。自己则领一千兵马作为后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