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印度洋之上碧波万顷,暑气蒸腾的孟加拉湾海风裹挟着异域香料的气息,拂过 旗舰“蛟龙号” 楼船高耸的帆樯。
将军张嶷身着玄色嵌银鳞纹的戎装,手扶船舷上的青铜锚链,望着远处海岸线旁错落分布的城邦轮廓,眸中闪过几分沉毅。
身旁的靖波校尉关统正展开一幅绢制海图,指尖沿着印度南部的海岸线划过,低声道:
“将军,据沿岸城邦向导所言,自此处往南三百里,便是羯陵伽国的港口,再往西则是安度罗国的地界,这一带大小邦国共七八个,皆割据一方,却都对我大汉器物心向往之。”
张嶷颔首,目光转向船舱方向。此刻的货舱内,码放整齐的蜀锦在透过舷窗的阳光下流转着流光溢彩,青釉瓷瓶的釉色如雨后青山般温润,还有从辽东辗转运来的高句丽人参,根茎饱满,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陛下临行前嘱托,要以器物为媒,结好诸邦,开通新的商路。如今看来,此事大有可为。”
他话音刚落,便见一名身着异域服饰的城邦使者捧着鎏金托盘,快步登上楼船。托盘上摆放着两颗硕大的明珠,珠光莹润,显然是当地的珍品。
“大汉的将军大人,” 使者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躬身行礼道,“我国国王听闻天朝船队抵达,特命小臣前来致意,愿以国中珠宝、象牙换取天朝的丝绸与瓷器。
若将军肯赏光赴宴,国王还将亲自与将军商议贸易之约。”
张嶷与关统对视一眼,欣然应允。当日午后,张嶷携关统及十余名护卫,乘坐小艇前往羯陵伽国的王宫。王宫以白色大理石筑成,穹顶之上镶嵌着彩色琉璃,殿内立柱雕刻着缠枝莲纹,与大汉宫殿的雄浑大气截然不同。
羯陵伽国王身着织金锦袍,头戴镶嵌宝石的王冠,见张嶷等人到来,亲自起身相迎,殿内的乐师奏响了欢快的异域乐曲。
宴席之上,当侍女将一匹蜀锦铺展在国王面前时,满殿的贵族皆发出惊叹之声。那蜀锦以大红为底,用金线织出鸾鸟衔枝的纹样,边角处还缀着细小的珍珠,在烛火下熠熠生辉。“此等珍品,竟比我国最华贵的织物还要精美数倍!”
国王轻抚蜀锦,眼中满是痴迷。张嶷趁机说道:
“我大汉地大物博,除了蜀锦、瓷器,还有铁器、茶叶等物,若贵国愿与我大汉定立长期贸易之约,我方愿定期运送货物前来,且价格可酌情优惠。” 国王闻言大喜,当即命人取来国书,与张嶷签订了贸易盟约。
此后数日,张嶷与关统又陆续拜访了安度罗国、朱罗国等邦国。
每到一处,大汉的货物都引发轰动。一件普通的青釉瓷碗,在中原市价不过百钱,在此地竟能卖出两千钱的高价;一匹上等蜀锦更是被贵族们争相竞买,最终以中原市价十五倍的价格成交。
关统在账册上仔细核算着利润,对张嶷道:“将军,虽售价高昂,但扣除船队建造的成本、船员的俸禄,还有途中损耗,净利润约有三成五。即便如此,这笔收益也足以填补部分西域军费了。”
张嶷却并未露出过多喜色,他望着远处海面,沉声道:
“利润固然重要,但更要紧的是打通这条商路。据安度罗国的大臣所言,印度北部的印度河流域,仍有贵霜帝国的势力盘踞,只是如今波斯连年入侵,贵霜早已不复往日强盛,只能固守北部关隘,无力南下。这对我大汉而言,或许是开拓西域商路的良机。”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暑气正盛,未央宫长乐殿的殿门敞开着,殿内摆放着数十盆冰鉴,寒气丝丝缕缕地弥散开来,却仍难掩群臣脸上的震惊。
汉皇刘禅身着明黄十二章纹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手中把玩着一枚从瀛洲送来的海螺,缓缓道:
“前些时日,朕命姜维、诸葛恪筹备舰队,探寻关岛、中途岛等地,可转念一想,此事未免太过仓促。诸位可知,瀛洲以东并非世界尽头,尚有一块比我大汉疆域还要辽阔的新大陆,名为‘美洲’。”
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太傅蒋琬猛地站起身,拱手道:“陛下,此言当真?自上古以来,从未有典籍记载瀛洲以东还有大陆,若此事属实,那便是开天辟地的发现啊!”
刘禅点头,将一份由瀛洲探险者绘制的草图递给群臣传阅。
草图之上,寥寥几笔勾勒出瀛洲的轮廓,往东则标注着 “大洋万里,有新大陆” 的字样。
丞相诸葛亮拄着羽扇,目光落在草图上,沉吟片刻后,上前一步道:“陛下欲探寻美洲,开辟新航线,此乃举世之功,臣深感钦佩。
但新大陆距东瀛有数万里之遥,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尚有旧航线指引,可往东却是一片未知海域。
若贸然派遣大批舰队前往,途中恐遭遇风暴、断粮等不测,损失惨重。依臣之见,可先派三五艘楼船,先寻得广岛、夏威夷诸岛作为中转站,待探明航线后,再大规模派遣船只,如此更为稳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