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髯公的政治困局:关羽荆州岁月的暗流涌动
在汉末三国的历史长卷中,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光,无疑是其人生篇章里极具标志性的一段。
他雄踞荆州,凭借着赫赫战功与过人勇武,傲视天下群雄,那“威震华夏”的声名,让无数英雄豪杰为之侧目。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随着职位的攀升,关羽肩上的责任也愈发沉重。
他身处的荆州,恰似一座战略要冲的孤岛,北有雄踞中原、兵强马壮的曹操集团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南下逐鹿;
东向,名义上的盟友江东集团,虽有孙刘联盟的框架维系,但彼此间因荆州归属等问题,早已是暗流涌动,关羽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防范着来自盟友背后的可能威胁。
据《吴书》记载,彼时江东的后起之秀吕蒙与陆逊,在谈及关羽时,都流露出深深的忌惮。他们深知关羽的骁勇善战与荆州防务的严密,一致认为要想从关羽手中谋取利益,绝非易事。
可关羽性格中傲慢的一面,在对待江东集团的态度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孙权为了缓和与关羽的关系,同时也带有一定政治考量,派人向关羽提亲,希望能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时,关羽非但没有顾及孙刘联盟的大局以及外交礼仪,反而直接拒绝了这门亲事,甚至还将孙权派来的使者辱骂了一番。(关羽多半希望女儿成为刘禅的太子妃…)
这一行为,如同在本就不稳固的孙刘联盟裂缝上,又狠狠劈下了一斧,直接导致孙权恼羞成怒,也为后来荆州的失守,埋下了更为危险的伏笔。
与此同时,刘备集团内部的格局,也在刘备夺取益州的一系列战役中,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而这一切,对远在荆州的关羽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在此之前,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堪称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种特殊的地位,即便曹操集团以高官厚禄相诱,也难以动摇。
赤壁之战后,虽说魏延、黄忠等武将陆续加入刘备阵营,但在当时,他们的战功与关羽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关羽在集团内的核心地位,似乎坚不可摧。
然而,平定西川的战役,成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的转折点,首先便是马超的加入。论及地位,马超此前乃是一方诸侯,曾率领着自己的部众,与曹操大军展开过激烈交锋。尽管最终战败,但他的威名却因此传遍天下,无人不知。
再论出身,马超的祖上是东汉名将马援,父亲马腾更是汉末的一方诸侯,这样的家族背景,是出身游侠的关羽所难以企及的。
所以,当关羽听闻马超加入刘备集团的消息时,心中难免会生出强烈的危机感。于是,他特意写信给诸葛亮,向其询问马超的情况。
诸葛亮对关羽的性格可谓是了如指掌,深知他心高气傲,容不得他人在声望与地位上对自己形成挑战。
于是,在回信中,诸葛亮写道:
“马超此人,可谓是文武双全,雄烈过人,乃是一世之杰,堪比黥布、彭越之类的盖世猛将,论及勇武与才略,足以和张飞并驾齐驱。不过,要是比起美髯公您那绝伦逸群的风采与能力,还是稍逊一筹啊。”
关羽看到诸葛亮的这封回信后,心中十分高兴,还特意将信传递给身边的人看,大有向众人宣示自己在集团内特殊地位之意。
可没曾想,不久之后,西线战场又传来了一件足以撼动关羽地位认知的大事。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黄忠在定军山一役中,阵斩了曹军大将夏侯渊。
夏侯渊作为曹操集团西线的重要统帅,他的战死,对曹操集团的军事部署造成了沉重打击,也为刘备集团夺取汉中立下了奇功。同年,刘备晋位汉中王,开始大封群臣,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则为后将军。
论功行赏,这本是天经地义之事,毕竟黄忠凭借定军山的赫赫战功,获得后将军的职位,有其合理性。
但诸葛亮很快就敏锐地意识到,关羽那里恐怕会因此产生情绪。诸葛亮向刘备进言:“黄忠的名望,远远比不上关羽和马超,如今让黄忠与他们并列,同封为四方将军,恐怕关羽会心中不快啊。”
刘备坦然言道:“我自有解决办法。”话语间透着果决,最终还是坚持了最初的人事安排。
实际上,在四方将军的排位里,关羽位居首位,并且刘备还赋予他生杀予夺的大权,赐予其假节钺,这无疑是给予了他极高的权力与尊崇。
从马超事件延伸到黄忠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关羽表面上展现出的傲慢与清高,实则隐藏着深深的焦虑。
回顾他的一生,对刘备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从桃园结义时的誓言,到一路跟随刘备颠沛流离、出生入死,这份忠诚早已融入他的骨血。
与此同时,他也一直在极力维护着自刘备集团创立以来,自己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地位。这份地位,是他凭借赫赫战功和与刘备的深厚情谊换来的,是他在集团内部权威的象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