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大唐帝国的心脏。
当陆羽跟在那名青衣小宦官身后,踏上通往殿门的白玉石阶时,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官袍正被宫墙内无形的威压浸透,变得无比沉重。
他不是第一次面见天后,但这一次,感觉截然不同。
没有了初见时的生死一线,也没有了夜召时的试探与拉拢。这一次的召见,突如其来,毫无征兆,像是一只悬在空中的手,毫无道理地便要将他这颗棋子从棋盘上拈起,端详一番。
小宦官的脚步细碎而平稳,不发出一丝多余的声响。陆羽跟在后面,脑中已将所有可能的情形都过了一遍。
是周兴案有了新的变数?还是裴炎的布局被天后察觉?亦或是……太平公主在天后面前说了些什么?
思绪万千,最终都归于沉寂。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任何猜测都显得苍白无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收敛心神,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殿门无声地滑开,一股混杂着龙涎香与淡淡墨香的暖风扑面而来。
紫宸殿内并未如想象中那般威严肃穆,高踞龙椅之上。武则天正坐在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身着一袭寻常的石榴红宫装,长发仅用一支简单的金步摇绾着。她并未批阅奏章,而是在一张素白的宣纸上,随手画着什么。
上官婉儿侍立一旁,正低头为她研墨,神情专注,眼角的余光却在陆羽进殿的瞬间,轻轻扫了过来,目光中带着一丝探询。
陆羽上前,躬身行礼:“臣,侍御史陆羽,参见天后。”
武则天没有立刻抬头,手中的画笔也未停下,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陆羽眼角的余光向上微抬,飞速地扫了一眼她头顶的状态。
【天命凤凰(金)】:气运值/
【当前情感】:【审视(紫)】、【考量(蓝)】、【一丝期待(黄)】
没有杀意,没有烦躁。陆羽心中稍定,但那抹紫色的【审视】,却像是一座无形的山,压得他不敢有丝毫松懈。这代表着,今日的一切,都是一场心照不宣的考核。
殿内安静得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陆羽就这么躬着身,一动不动,耐心地等待着。他知道,先开口,就输了半分。比拼耐性,本就是君臣之间一场永不落幕的游戏。
也不知过了多久,或许只是一盏茶的功夫,或许漫长得像一个时辰。
武则天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画笔,端起一旁上官婉儿刚刚沏好的热茶,吹了吹浮沫,这才将目光投向陆羽。
她的眼神平静如水,却带着洞穿人心的力量。
“陆羽。”她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里,“朕让你在弘文馆参详典籍,可有什么心得?”
这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开场白,却也是最致命的陷阱。
说得太浅,是庸才。说得太深,是野心。说得不对,是蠢材。
陆羽定了定神,不卑不亢地回道:“回禀天后,臣于故纸堆中,只见四字——‘载舟覆舟’。”
武则天凤目中闪过一抹微不可察的亮光,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寻常书生,也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这侍御史,就没看出些别的?”
“臣还看到,舟上之人,常只顾争夺掌舵之位,却忘了修补船身的千疮百孔。”陆羽的声音依旧平稳,“待到风浪大作,舟覆之时,纵是舵手,亦不免鱼腹之葬。与其争一时之先后,不如固万世之根基。”
这番话,既点出了朝堂争斗的现状,又巧妙地将落点放在了“固本”之上,迎合了武则天想要建立新秩序的根本诉求。
“好一个‘固万世之根基’。”武则天轻轻颔首,将茶盏放下,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说得好听。那朕且问你,如今这艘大唐之舟,何处是那最易漏水的疮孔?”
来了。
真正的考题,终于来了。
陆羽心中一凛,他知道,自己的回答将直接决定未来的走向。他不能提周兴,那显得他格局太小,只顾着报私仇。也不能提裴炎,那是自寻死路,妄议宰相。
他必须找到一个,既能展现自己的眼光,又能被武则天当作“可用之才”的切入点。
他沉默了片刻,像是在组织语言,实则是在脑中飞速权衡。
“回天后,吏治之失,酷吏之害,皆是明疮,虽痛,尚可见。然,有一处暗疾,平日不显,一旦发作,则如附骨之疽,足以侵蚀国本。”
“哦?”武则天来了兴趣,“何处暗疾?”
“钱袋子。”陆羽一字一顿,掷地有声,“舟行万里,需粮草。国之运转,靠财税。如今长安官场,奢靡之风渐起,公侯府邸,宴饮不休。城西一匹波斯锦,价抵万钱;城东一席胡旋舞,耗金百两。这风气,源头在哪?钱,又从何处来?”
他没有指名道姓,却将矛头精准地指向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却又不敢轻易触碰的领域——官员的灰色收入与贪腐。
这正是他为钱斐准备的舞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