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补充报告,手指悬在键盘上反复检查——这封要发给环保局的“控诉信”,得把所有证据摆得明明白白,既要有专业数据压阵,又得让看的人能共情梧桐的“委屈”,还不能暴露自己能听懂植物说话的秘密。旁边李婷正把科普图导出成PDF,嘴里念念有词:“第一张对比图要放最前面,健康叶和污染叶差太多,一眼就能戳中人心;第二张数据表用红框标超标项,再配个小图标,直观!”
“别光顾着好看,数据得准确无误,”刘宇推了推眼镜,手里拿着三份检测报告核对,“PM2.5峰值167微克/立方米,NOx0.13毫克/立方米,重金属铅超标2.5倍,这些关键数字一个都不能错,不然说服力就弱了。”
陈阳则在整理市民反馈,把公众号和视频评论里的有效信息摘出来:“有23条评论提到家人呼吸道不适,18条反映洒水频次减少,还有10条建议增设隔离带,这些都能作为‘公众诉求’附在报告里,让环保局知道这不是我们单方面的意见。”
林小满点点头,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把团队的成果串联成逻辑严密的报告。写到“植物受损情况”时,她特意放慢速度,把老梧桐的“抱怨”转化成专业表述:“法国梧桐叶片积尘厚度达0.3毫米,覆盖油膜导致气孔堵塞,光合作用效率下降40%;根系受重金属污染及车辆碾压,新根萌发量减少60%,部分植株出现倒伏风险——这些都是梧桐们用‘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只是换了种学术的说法。”
帆布包里的多肉探出头,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吐槽:“写这么复杂干嘛?直接把梧桐的话录下来发过去不就完了?反正他们也听不懂,还显得你专业。”
“闭嘴!”林小满用意念怼回去,“要是被发现我能听懂植物说话,咱们店都得被当成‘封建迷信窝点’查封!你想以后没营养液喝吗?”
多肉立刻蔫了:“不想!我不说了还不行吗!你赶紧写,写完发出去,让环保局快点来救梧桐,我还等着看洒水车给它们‘洗澡’呢。”
老兰花慢悠悠地开口:“小满,报告里可以加一段‘历史对比’,比如引用十年前的绿化档案,说明解放大道梧桐的健康状态变化,这样更能体现污染的长期性和严重性,不是短期偶发问题。”
“这个主意好!”林小满眼睛一亮,立刻让陈阳查找市绿化局的公开档案。果然,十年前的记录显示,解放大道梧桐年均新叶生长量达1.2米,叶片完整率95%,而现在的数据分别是0.5米和60%,对比鲜明,更有冲击力。
报告写到一半,妈妈拎着刚做好的鸡蛋灌饼走进来:“孩子们,先吃点东西垫垫,都写一上午了,别饿坏了肚子。”她凑过来看了眼屏幕,“这报告写得真详细,比我当年给生产队写的申请书还规范!”
“妈,这可是给环保局的‘控诉信’,必须规范,”李婷咬了一大口灌饼,含糊不清地说,“等环保局看完,肯定得立刻派人来处理,到时候咱们跟着去现场,拍点整改前的素材,以后对比整改后,效果更明显!”
林小满接过灌饼,心里却在想老梧桐的状态——早上离开时,它还在抱怨“叶子上的油膜晒得发烫”,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她假装刷手机,点开昨天拍的梧桐照片,指尖一碰,果然听到老梧桐的声音:“……小丫头怎么还没发邮件?我这叶子都快被油膜闷死了,再拖下去,我就要变成‘枯树’了!”
“快了快了,”林小满在心里安抚,“报告马上写完,写完就发,你再坚持一下,洒水车很快就来了。”
下午两点,报告终于定稿,长达15页的PDF里,包含了实时检测数据、样本检测报告、历史对比数据、市民反馈、植物受损照片、科普图和具体建议措施,堪称“证据大全”。林小满深吸一口气,点击“发送”,把邮件发给了环保局的官方邮箱,同时抄送了市绿化局、市政府督查室和本地几家主流媒体的环保板块。
“发送成功!”她松了口气,靠在椅背上,“接下来就是等回复了,按流程,环保局应该在3个工作日内给出初步回应。”
“我已经把报告精简版发到公众号了,”李婷刷新着页面,“标题就叫《解放大道梧桐‘中毒’实录:PM2.5超标近一倍,重金属污染严重!》,刚发出去五分钟,阅读量就破5000了!”
正说着,花店门“叮铃”一响,张胖子突然走了进来,手里拿着手机,脸上带着阴阳怪气的笑:“哟,这不是‘植物侦探’团队吗?听说你们给环保局写举报信了?我劝你们别白费力气了,环保局哪有闲工夫管你们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非是走个流程,最后不了了之。”
林小满皱了皱眉:“我们反映的是城市生态和市民健康问题,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证据确凿,环保局不会不管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