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咱是一家人,没丢根。”二柱举着金绳,绳上的灵韵越来越亮,银袍人的钩、线、珠,全被金绳缠成了团,“你说文明的终极是钓鱼,可你忘了——鱼要是成了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钓者的竿,会被拉断;钓者的钩,会被掰弯!你拿老稻种当没用的,可老稻种里藏着咱护村的魂;你拿灵脉当该吸的,可灵脉里连着咱一家人的命——这些你钓不走,因为咱没丢根,没散脉,是连在一块的!”
银袍人突然“啊”地叫了声,整个人化作道银线,往虚影那边逃,虚影也慌了,长竿一甩想收线,可金绳已经缠上了竿,“啪”地把竿拽断,虚影“嗡”地散了,只留下满地的银钩和暗了的珠子。
珠子滚到虎娃脚边,“咔嗒”裂了,里面掉出张纸,纸上画着无数个琉璃盒,每个盒都连着线,线的另一头,是个巨大的“钓者巢”,巢里堆着小山似的老稻种、灵脉珠、炊灵杖——全是别的文明丢的根。
“原来他们钓了这么多。”禾心捡起纸,手指抚过那些盒,“要是咱换了珠,咱的稻种、灵脉,也会堆在那巢里,成他们的‘战利品’。”
李寡妇的擀面杖敲了敲珠子的碎片,“碎得好。”她笑着说,“文明不是丢旧的换好的,是守着根,慢慢长——老稻种结得慢,可一年比一年壮;雷火弱,可一次比一次稳;炊具要自己烧,可粥里有咱的暖——这些才是真的文明,不是钓者手里的饵,不是钩上的鱼。”
二柱望着满地的碎片,又看了看连在一块的金绳,绳上的灵韵正往灵田流,稻叶的金光慢慢褪了,变回了原本的青绿色,却比之前更挺,更壮。他捡起颗老稻种,种皮上的合族纹亮了,映出刚才虚影逃去的方向——那里,还有更多的琉璃盒,更多的钓者。
“文明的终极是钓鱼。”二柱握紧稻种,声音传遍了田埂,“但钓的不是鱼,是丢了根的鱼;钓者能赢,是赢了散了脉的文明。咱护村不怕,因为咱是一家人,没丢根,没散脉,钓者的饵,咱不认;钓者的钩,咱不吞;钓者的竿,咱能掰断!往后再来多少钓者,多少珠,咱都顶得住——因为咱守着根,连着脉,是一家人,文明的根,钓不走!”
风又吹过灵田,这次的风是暖的,吹得稻叶沙沙响,像一家人在笑。虎娃的雷火田,稻穗挺得更直;禾心的禾纹田,稻根扎得更深;李寡妇的炊灵田,灶上的粥又熬好了,香飘满村,没有一丝灵韵往外漏;王大爷的灵矿脉,矿石透着实实的光,不再往别处凑。
连脉石下,之前那颗连脉稻种,又长出了新的芽,芽尖上缠着丝金绳,绳尾指向远方——那里,钓者的巢还在,可芽尖的光,亮得像太阳,照得田埂上的每个人,心里都暖烘烘的。
二柱知道,钓者还会来,文明的“饵”还会出现,可他不怕。因为他手里握着老稻种,身边站着一家人,脉连脉,心连心疼,钓者的钩再滑,饵再香,也钓不走护村的根,钓不走文明的魂。
因为文明的终极不是钓鱼,是守住自己的根,是成了一家人,连在一块,就没有顶不住的钓者,没有护不住的文明。这道理,像灵田的稻,像手里的杖,像心里的暖,会跟着他们,一代又一代,永远都不会忘。
银袍人逃去的方向,暗处又亮起了琉璃盒,可这次,盒里的珠,再也引不动护村的稻——因为稻的根,扎在一家人的脉里,扎在没丢的老种里,扎在“文明的根,钓不走”的理里,稳得像山,牢得像石。
喜欢千古贫农修仙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千古贫农修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