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最后一周,秋意已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冽的、属于晚秋的萧瑟。阳光变得愈发珍贵而短暂,下午四点多,天色就开始明显转暗,夕阳的余晖带着一种凄艳的橘红色,匆匆掠过楼宇的尖顶,很快便被漫上来的灰蓝色暮色吞噬。路灯亮起的时间越来越早,昏黄的光晕在渐浓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却也透出几分寂寥。夜晚变得漫长而安静,窗外除了偶尔呼啸而过的风声,万籁俱寂。
季晨熙已经完全适应了二年级的节奏。他每天按时上学、放学,作业工整,课堂专注,和同学相处融洽。那场感冒留下的咳嗽尾巴也终于消失了,小脸恢复了红润。但他身上那种超越年龄的沉静感,却似乎随着季节的加深而愈发明显。他不再像初入学时那样,热衷于将一切日常“军事化”,而是更自然地融入集体生活,只是在独处或与妈妈交流时,偶尔还会流露出那种独特的、带着规划性的思维痕迹。
周三下午放学,楚颜照例在校门口等候。天色比前几天更暗一些,铅灰色的云层低垂,预示着可能有一场秋雨。孩子们像潮水般涌出校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万圣节活动(学校组织了简单的装扮派对)。季晨熙和李小虎、周小雨一起走出来,他安静地听着朋友们兴奋地计划着要扮成超人还是恐龙,小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却没有加入热烈的讨论。
看到妈妈,他跟朋友们挥手道别,快步走过来。楚颜牵起他有些凉意的小手,发现他今天格外安静。
“宝贝,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吗?”楚颜一边帮他整理被风吹歪的围巾,一边柔声问。
季晨熙抬起头,看了看越来越暗的天空,又看了看远处早早亮起的路灯,小声说:“妈妈,天黑得越来越早了。我们放学的时候,太阳都快下山了。”
“是啊,秋天快过完了,白天就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楚颜解释道,“这叫‘昼短夜长’,是地球绕着太阳转造成的自然规律。”
“昼短夜长……”季晨熙小声重复着这个词,像在品味它的含义。他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一步一步踩在人行道的落叶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半晌没有说话。
回到家,屋里亮着温暖的灯光,王奶奶已经准备好了热乎乎的姜茶驱寒。季晨熙喝完茶,脱下外套,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去写作业或者玩玩具,而是走到客厅的落地窗前,静静地望着窗外。
窗外,夜色已经完全笼罩了大地。远处城市的灯火星星点点地亮起,近处小区的路灯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投下一个个昏黄的光圈。因为没有月亮,夜空是一种深邃的、近乎墨黑的蓝色,几颗稀疏的星星在云层的缝隙间顽强地闪烁着。
他就这样站着,看了很久,小小的背影在窗前显得有些孤单。楚颜没有打扰他,只是在一旁安静地陪伴着。她能感觉到,孩子心里正在思考着什么。
终于,季晨熙转过身,走到楚颜身边,仰起小脸,眼神里带着一种混合着困惑和思索的神情,轻声问:“妈妈,白天变短了,黑夜变长了……那……是不是说,等待的时间……感觉也会变长一些?”
这个问题问得如此突然,又如此精准地触及了楚颜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怔了一下,蹲下身,平视着儿子的眼睛,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宝贝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
季晨熙抿了抿嘴唇,组织着语言:“因为……天黑了,就不能在外面玩了,要待在屋子里。屋子里很安静,时间好像就走得慢了一点……而且,晚上看不到很远的地方,只能看到窗户外面……就会……就会更想爸爸一些。因为爸爸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晚上……是不是也更黑、更安静呢?他会不会……也觉得等待的时间很长?”
孩子的直觉如此敏锐,将自然现象与内心的情感体验直接联系了起来。楚颜的心像被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攥住,又酸又暖。她将儿子搂进怀里,声音轻柔得像夜风:“宝贝的感觉很对。黑夜确实会让思念变得更清晰,会让等待的感觉更具体。但是,宝贝你看——”她指着窗外夜空中的星星,“就算黑夜再长,天上总有星星亮着,它们的光虽然很微弱,却能穿过很远的距离,告诉我们,宇宙很大,但不是一片漆黑。”
她又指了指窗外远处的万家灯火:“还有那些灯光,每一盏灯下面,都是一个家,都有等待和被等待的人。我们的等待,不是孤独的。”
季晨熙依偎在妈妈怀里,顺着妈妈的手指望去。他的目光掠过远处模糊的灯火,最终定格在深邃夜空那几颗寂寥却坚定的星星上。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从妈妈怀里抬起头,小手伸进毛衣领口,掏出了那枚温热的“平安方向牌”。他把它紧紧握在手心里,然后抬头看向星空,眼神渐渐变得明亮而坚定。
“妈妈,我明白了!”他的声音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雀跃,“白天短,黑夜长,就像……就像爸爸的工作和我们的等待!爸爸在‘白天’的时候,很忙,要执行任务,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在‘黑夜’的时候,安静地生活,想念爸爸,时间好像慢一点。但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