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二年的五月下旬,天气愈发炎热,而大明帝国的心脏与边陲,却仿佛被投入了不同温度的熔炉之中,经受着各自的淬炼。
京师,格物院。 焦炭的成功试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宋应星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后续的应用中。根据皇帝“提升炉温”的指示,他亲自督造了一座专门使用焦炭的小型高炉。 当第一批由鞍山铁矿运来的优质铁矿石与大同焦炭一同投入这座新式高炉,伴随着猛烈鼓风,炉内白焰熊熊,温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流出炉口的,不再是以往那种略显粘稠、杂质较多的铁水,而是更加稀薄、明亮、流动性极佳的炽热溶液。 “快!浇铸!”宋应星声音嘶哑却充满兴奋。 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铁水引入预先准备好的模范之中。待冷却后,敲开范土,得到的铁锭色泽青灰,质地明显更为均匀密实。 “成了!陛下,成了!”宋应星捧着这块还烫手的铁锭,如同捧着绝世珍宝,再次冲进了皇宫,“此铁质地远胜以往,若用以打造兵甲火器,其坚韧锋锐必能大增!请陛下赐名!” 朱常洛看着这标志着大明冶金水平飞跃的铁锭,心中澎湃,略一思索道:“此铁因焦炭而生,性烈而质坚,便称之为‘焦铁’吧!着即扩大生产,凤凰城兵仗局所需铁料,逐步以此‘焦铁’替代旧铁!” 然而,技术的进步并非一帆风顺……
山西大同,黑山煤矿。 李老栓和往常一样,天不亮就带着儿子狗蛋,沿着那深邃陡峭的窑口,一步步挪进暗无天日的地底。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煤尘和一种说不出的闷浊气味,油灯那点微弱的光晕,只能照亮脚下几步坑洼不平的路。巷道深处传来沉闷的凿击声和隐约的说话声,那是先下窑的工友。 “爹,这窑里今个儿气儿有点呛鼻子。”狗蛋年轻,感觉灵敏些,小声嘀咕道。 李老栓深吸了一口那熟悉的、带着煤腥味的空气,皱了皱眉:“是比往常闷点儿,许是这两天没咋通风。小心着点,跟紧我。” 他们来到作业面,挥起沉重的镐头,开始一镐一镐地刨着乌黑的煤层。汗水很快浸透了他们的破褂子,和着煤灰粘在身上。李老栓心里有些莫名的不安,他挖了半辈子煤,对窑井有种本能的感知。今天,窑壁似乎格外潮湿,头顶偶尔簌簌落下的碎煤屑也比平时多,空气中那股淡淡的、类似臭鸡蛋的“窑煞”(瓦斯)味似乎若隐若现。他想起前几天矿上管事匆匆提过一嘴,说皇上好像下了旨意,要注意什么“通风”、“瓦斯”,但工头催得紧,说是京师大老爷们急着要煤,谁也没太当回事。 就在这时,作业面深处传来一声惊恐的尖叫:“窑煞!是窑煞!快跑!” 李老栓头皮猛地一炸!他扔下镐头,拉起狗蛋就往窑口方向跑。然而,已经太晚了。 “轰隆!!!” 一声沉闷得如同地底巨兽咆哮的巨响从身后猛然爆发!一股无法抗拒的气浪以毁灭一切的姿态席卷而来,瞬间掀翻了巷道里的一切!李老栓只觉一股灼热的力量狠狠撞在后背,整个人像片树叶般被抛飞出去,重重砸在煤壁上,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在剧烈的咳嗽和浑身撕裂般的疼痛中醒来。四周一片死寂,只有零星煤块滑落的簌簌声。油灯早已熄灭,黑暗中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煤尘和一种令人作呕的焦糊肉味。他艰难地摸索着,手指触碰到一具尚有余温却已无声息的躯体,那是和他一起下窑的老伙计。 “狗蛋!狗蛋!”李老栓嘶哑地喊着儿子的名字,挣扎着向前爬去,回应他的只有空洞的回音和无边的黑暗。绝望如同冰冷的煤渣,瞬间塞满了他的胸膛。
矿难发生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报到了暂驻大同城的“矿务提督太监”王承恩这里。 当时他正在审阅鞍山铁矿送来的首批“焦铁”样品,那铁锭的优异品质让他深感欣慰,觉得总算没有辜负皇爷的期望。捷报的墨迹未干,矿难的急报就如同冰水般泼了他一身。 “你说什么?!黑山矿……塌了?死了多少人?!”王承恩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郑和武魂赋予他的那种掌控大局的沉稳,在这一刻被巨大的震惊和恐慌击得粉碎。 他立刻扔下一切,快马加鞭赶到事故现场。眼前是一片狼藉和哭嚎。坍塌的窑口如同巨兽狰狞的嘴巴,冒着缕缕黑烟。幸存下来的矿工们灰头土脸,目光呆滞,家属们闻讯赶来,哭天抢地,试图冲向被封锁的窑口。 “为什么?!为什么不等通风再好些再深挖?!”王承恩对着负责此处的矿监和工头,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怒吼。他融合武魂后,性情本就趋于沉静,此刻却因愤怒和愧疚而浑身发抖。他脑海中闪过皇爷曾特意叮嘱的“瓦斯”、“通风”,想起自己制定的规章里也有相关条款,却因为追求产量,督查不力,未能严格执行! 他亲自指挥救援,调集一切人手挖掘通道,抢救可能生还的矿工。当一具具残缺不全、被熏得漆黑的遗体被抬出来时,当看到李老栓那样失去亲人的矿工那空洞绝望的眼神时,王承恩感到心如刀绞。 夜深人静时,他独自坐在临时衙署,面前摆着那份他自己起草的、却未能落实的《矿务管理条陈》初稿。纸上谈兵,终酿大祸!皇爷将如此重任交予自己,自己却…… 巨大的愧疚感几乎将他淹没。但郑和记忆深处,那种面对巨大困难和海难永不放弃、必须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坚韧意志,又缓缓支撑起他。他提起笔,就着昏暗的灯火,开始以血淋淋的教训为基础,疯狂地增补、细化安全章程,条款细致到每一处矿井的支撑木规格、每日通风的次数时间、瓦斯检测的具体流程、矿工避灾的路线演练,以及伤亡抚恤的硬性标准。 同时,他写下请罪奏疏,自请处分,并恳请皇帝将此次矿难通报全国矿场,引以为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