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庄三伯,村正就带着县衙的户房来了。户房看起来很忙,一进门就催着去看地,家丰和静竹赶紧陪着,从后院直接穿到荒地。
户房一边丈量土地,一边絮絮叨叨地记录:从河岸到地界有几尺几丈,从起始线到末端有几尺几丈,连地上的坑洼、树木的位置都写得清清楚楚,最后注明 “确认为荒地,售予庄家”。
文书写得文绉绉的,家丰只能看懂大概意思 —— 跟刘医师写契约时用的 “大白话 + 之乎者也” 不同,县衙的文书专业性极强,满是官方术语。
记录完毕,户房写下地契、做好备案,家丰、静竹、村正、户房都签了字、按了手印。家丰还没来得及给户房送礼,人家就匆匆走了,不知道在忙什么;村正赶紧追出去送了送。
静竹拿着地契,满脸欢喜 ——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份不动产,哪怕是荒地,属于自己的地总让人踏实。
她琢磨着将来怎么规划,秀兰则请来大兵、三兵,按照户房划的线,在荒地上打桩圈地;打完桩,几人又借了庄三伯的板车,去林场拉竹子回来做围栏。
一时间,家里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家丰忙着圈地,小花和四时在家磨药粉,乐君在搭鸡笼,大虎在做牙刷,静竹在熬白糖。
看着大家连歇脚的功夫都没有,家丰突然意识到:赚钱是为了让家里过得好,不是为了忙得喘不过气 —— 虽然只是暂时的,但也得好好规划一下。
“既然现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不如引进后世的‘分工管理’思路。” 家丰想着,决定去找爷爷帮忙。他带上小花 —— 自从上次朱家闹事,他就定了 “至少两人一起出门” 的规矩,至今没改。
这还是家丰穿越后,第一次好好打量爷爷家的院子:标准的古代乡村大院,土木混建的房子,主屋屋顶盖着瓦片,其他屋子是茅草顶或木制顶,布局有点像后世的四合院,却又有明显的乡村风格差异。
爷爷正坐在院子里悠闲地喝 “茶”,家丰凑过去一看,所谓的 “茶”,其实是林场那边采的竹叶 —— 洗净后用热水泡着喝。
奶奶没在家,估计又找大奶奶聊天去了。他忽然想起,有些乡村确实有拿竹叶、荷叶、山楂叶泡水喝的习惯,既解渴又清爽。
“小丰来找爷爷,有啥事?” 爷爷眯着眼,给家丰也倒了杯竹叶茶。
家丰尝了一口,淡淡的竹香里带着清爽,意外地好喝。他放下杯子,认真道:“爷爷,我想请您出面,帮我招些人,协助盖作坊。”
庄老汉撇了撇嘴:“我不管!听大兵说,你还打听砖窑的价格 —— 你当自家是地主老财啊,想盖砖房子?给我消停点!”
“爷爷,我不是要盖砖房子。” 家丰赶紧解释,“我想好了,那块荒地先盖泥胚土房,当作坊用 —— 对,就是作坊!”
“作坊” 这个词在当时已经有了,“工厂” 却闻所未闻,家丰还好及时收住了嘴。
庄老汉皱着眉琢磨:“你要做什么作坊?是之前的拐杖,还是现在的牙刷?”
“拐杖暂时在三伯家做,以后有了木工、竹编工坊再另找地方 —— 那需要的场地大,不急。”
家丰说着,蹲在泥土地上画了个方框,又在中间画了个十字,“我买的地不大,打算这么规划:中间留能过两辆马车的宽度当路,用路画出十字,把地分成四块。第一块做刷子作坊,第二块做牙粉作坊,第三块做米花作坊,第四块做白糖作坊。”
他指着地上的画,继续说:“四周先盖土墙围起来,每块地配不同的房子 —— 有的当仓库,有的当做工避雨的地方,有的放材料;简单点的不用盖房子,搭个棚子就行。”
接下来,家丰把作坊的结构、功能,还有后续的计划,一五一十地跟爷爷讲了一遍,希望爷爷能帮他协调人手,推进这件事。
喜欢蓝月闪烁之时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蓝月闪烁之时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