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堡的战后重建工作,在一种混合着悲壮、希望与紧迫感的复杂氛围中全面展开。城墙破损处被迅速修复加固,其上镌刻的防御阵纹在苏婉等阵法师的主导下,不仅恢复旧观,更融入了从灵俑能量回路中领悟到的几种新型灵能导引结构,使得防御光幕的稳定性和能量利用效率提升了三成不止。这仅仅是灵族遗泽带来的最微不足道的一点好处。
阵亡者的遗体被妥善安葬于堡内新辟的“英魂园”,墓碑林立,无声诉说着这场生存之战的惨烈。幸存者们化悲痛为力量,更加投入到新家园的建设中。在新生法则日益浓郁的影响下,堡内堡外,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开始大规模种植由星火盟农师们精心培育的、能够适应焦炎境新环境的灵谷与药草,一片片充满生机的绿意顽强地扩张,取代了往日死寂的灰败。
而整个守望堡,乃至整个焦炎境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则落在了堡内新成立的“灵韵研习所”之上。研习所位于原堡垒核心区域,毗邻议事大厅,由李铮亲自担任主事,张乾、苏婉、曦光、方寒为核心成员,另从星尘剑阁与星火盟中遴选了一批在神识、炼器、阵法、灵植等方面有特长或潜力的弟子加入。
研习所的首要任务,并非急功近利地试图掌控整个灵俑军团,而是稳妥地、循序渐进地理解并消化那源自古老灵族的“灵谐”奥秘。
李铮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于此。他每日除了必要的调息恢复,便沉浸在对地底灵枢的感应与沟通之中。那庞大的灵枢核心,在失去了枢灵的绝对控制后,仿佛一个刚刚学会呼吸的婴儿,正以一种缓慢而奇特的节奏,适应着李铮注入的、带有新生法则意蕴的涅盘之力。
这种适应并非被动接受,更像是一种相互的磨合与演变。李铮能感觉到,灵枢内部那原本冰冷僵化的“源律”灵纹,正在被丝丝缕缕充满生机的灰蒙蒙道韵所渗透、缠绕,如同藤蔓攀附巨石,虽未能改变其根本结构,却使其焕发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内敛而活跃的生机。这种变化极其细微,却关乎本质。
借助这种日益加深的联系,李铮对“灵谐共振”的理解也日益精进。他不再满足于仅仅点亮一具普通灵俑的核心,开始尝试更复杂的操作。
这一日,研习所地下新开辟出的、布满了层层隔绝与加固阵法的试验场内,李铮、张乾、苏婉、曦光四人,正围着一具被单独搬运至此的战斗灵俑。这具灵俑是常见的持戟战士造型,暗银色的躯壳在试验场特制的照明珠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师兄,所有监测阵法已就位,能量流动稳定。”苏婉检查完最后一道阵纹,向李铮汇报。她手中托着一个玉盘,上面光影浮动,显示着灵俑周身细微的能量参数。
张乾则手持他那面改良过的八卦镜,镜光笼罩灵俑,仔细分析其内部结构在待机状态下的灵能回路。“核心沉寂,灵能内敛,无自毁迹象,可以尝试。”
曦光闭目凝神,星辉罗盘悬浮在她身前,散发出柔和的星力波动,如同最灵敏的触须,感知着任何可能出现的灵性变化。“我已准备好,若有异动,可第一时间以星辉安抚或隔绝。”
李铮点了点头,目光沉静地落在灵俑胸口那看似平滑无奇的区域。他深吸一口气,并未直接动用自身涅盘之力,而是先以神识,极其精细地模拟出从灵枢处领悟到的一种基础“灵谐”波动。这种波动如同一段特定的密码,旨在与灵俑的“灵韵核心”建立最初步的连接。
神识波动如同水纹般荡漾开来,触及灵俑躯壳。这一次,或许是因为李铮对“灵谐”的理解更深,也或许是因为灵枢本身的演变,那胸口的“灵韵核心”几乎没有迟滞,便泛起了微弱的幽蓝光芒,如同沉睡者被轻轻唤醒。
“连接建立!”苏婉紧盯着玉盘,低声道,“能量参数开始出现规律性起伏!”
李铮心中一定,知道最关键的一步来了。他小心翼翼地,将一丝极其细微、蕴含着新生道韵的涅盘之力,如同引导溪流般,沿着那已建立的“灵谐”通道,注入灵俑的核心。
与之前强行冲击不同,这一次的力量注入,充满了温和与引导的意味。那丝灰蒙蒙的力量,并未试图破坏或取代灵俑核心原有的结构,而是如同润滑剂,又如同催化剂,悄然融入其灵能流转之中。
奇迹发生了!
只见那灵俑眼眶中原本只是微亮的幽蓝光芒,颜色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一丝极淡的、如同初春嫩芽般的绿意,悄然混入其中,使得那光芒不再是纯粹的冰冷,反而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活性”。紧接着,灵俑那僵硬的手指,极其轻微地动弹了一下,发出细微的金属摩擦声。
它没有表现出任何攻击性,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眶中闪烁着蓝绿交织的光芒,仿佛在茫然地感知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以及眼前这个与它建立了奇特联系的存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