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与阿芜悄然返回天元城,并未惊动任何人。听风小筑内,阵法光华流转,隔绝内外。连日奔波与幽冥裂隙中的生死搏杀,让两人心神俱疲,但更沉重的,是带回的那些足以震动中州的消息。
林正盘膝静坐,并未急于疗伤或修炼,而是将心神沉入识海,回顾此行种种。掌中佛国涅盘重生,道种雏形初萌,尤其是最后以道破法、瓦解万魂大阵的体验,让他对《道德经》中“柔弱胜刚强”、“上善若水”的至理有了前所未有的切身感悟。以往对敌,多依仗《三算天书》的推演算计或混沌之气的霸道,虽有效,却如持利斧劈柴,刚猛直接,消耗亦大。而此次,他引导万魂戾气磨砺道种,并非以更强硬的力量对抗,而是顺应其势,疏导其流,以自身道韵为引,化暴戾为平和,这分明是更高明的“道法自然”之境。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林正心中明悟,“真正的强大,并非锋芒毕露,而是如水流般,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他的道,不应是斩破一切的利剑,而应是包容、渗透、滋养的活水。这并非退缩,而是一种更深远、更根本的力量。此番心境上的“返璞归真”,让他对自身力量的掌控更为精微圆融,道种雏形也愈发凝实。
次日清晨,林正通过南宫羽留下的隐秘渠道,向靖王府首席供奉厉先生发出了紧急会面的信号。信号发出不到一个时辰,厉先生的心腹管家便如鬼魅般出现,将二人引入一辆不起眼的马车,七拐八绕,最终从一道暗门进入靖王府内院一间绝对安全的密室。
密室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厉先生凝重无比的面容。当林正将幽冥裂隙中的见闻——转生池的真相、其作为天然时空节点的古老起源、暗影阁的扭曲利用、皇甫极将军的悲壮与解脱、以及那可能存在的化神期幽冥意志——清晰道出时,即便以厉先生的城府,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西南深处,竟有如此恐怖的幽冥古城……暗影阁所图,果然是要颠覆阴阳秩序!”厉先生声音低沉,“王府内部之事,殿下早有察觉,一直在暗中布网清理,只是碍于某些关系,未到收网之时。林小友此行,可谓送来了最关键的证据和方向。”
然而,当林正谈及以道种雏形进行因果溯源,隐约捕捉到暗影阁与中州皇城方向某条浩荡龙气有所牵连时,厉先生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严肃,甚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骇。
“小友确定……感知无误?”厉先生的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被空气听了去。
林正郑重颔首:“虽只一瞬,且遭反噬,但那感应绝非虚妄。那条因果线虽隐晦,其指向却……直指紫微帝星之侧。”
密室中陷入死一般的寂静。若暗影阁的触角真的已伸及储君乃至陛下身边,那意味着中州的危机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已非简单的皇子争权,而是关乎国本社稷、人族气运的生死存亡!
“此事千钧之重,我必须立刻密报殿下。”厉先生深吸一口气,看向林正的目光充满了复杂的意味,有感激,有震撼,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小友不仅修为精进神速,更难得的是这份洞察天机、心系苍生的道心。殿下必有重谢,从今往后,你与阿芜姑娘,便是我靖王府最核心的盟友与客卿!”
林正谦逊回礼:“厉先生言重了。晚辈只是恰逢其会,略尽本分。暗影阁为祸,天下修士皆有其责。”他并未居功,也未提出任何要求,态度平和,更显其胸襟气度。
离开密室,重返听风小筑。阿芜看着林正眉宇间化不开的凝重,轻声道:“小石头,局势似乎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林正望向窗外天元城繁华依旧的街景,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屋宇,看到了那皇城深处涌动的暗流:“阿姐,是啊。这城中的水,比幽冥裂隙更深。太子看似正统,却失之进取;靖王殿下军功赫赫,然刚极易折;而那位以‘睿’为号的殿下,礼贤下士,门客众多,看似与世无争……但其门下网罗的三教九流,未必没有精通幽冥秘术之辈。”
他回想起因果溯源时那条指向皇城的微妙感应,以及遭遇的反噬之强,心中对三皇子睿王宇文智的怀疑愈发清晰。若论动机、实力与行事风格,这位看似低调的睿王,才是最有可能与暗影阁暗通款曲、隐藏至深之人!
“接下来,我们需如静水,深流无声。”林正对阿芜道,“一方面,借助靖王府之力,继续清查内部,巩固根本;另一方面,你我需暗中留意睿王及其门下的动向,尤其是与西南、与幽冥相关的蛛丝马迹。真正的风暴,往往起于青萍之末。”
他已然明了,自己与阿芜已深深卷入这场席卷中州的巨大漩涡。接下来的斗争,将不再是单纯的武力比拼,更是智慧、心性与对大道理解的较量。他需以水之柔韧,洞察这纷繁乱局,于无声处,听惊雷乍响。
喜欢正一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正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