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山谷内却并未陷入沉寂。
陆云昭和他带来的十几户人家,很快就被妥善地安置在了新开辟出的生活区。温暖的米粥、干净的住所、谷中居民淳朴而友善的目光,一点点抚平了他们一路奔波的疲惫与惶恐。
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完全不像一个草莽聚集的匪寨。士兵们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工坊里炉火熊熊,田地里有人在月光下引水灌溉,就连孩子们,都在临时的学堂里朗朗读书。
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在他们这些饱经离乱之苦的人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第二天一早,天还未亮,陆云昭便被请到了议事大厅。
大厅里,萧衍高坐主位,周昌、孟虎等几位核心人物分列两侧。让陆云昭略感意外的是,叶蓁蓁也坐在一旁,她的面前摆着纸笔,神情专注,丝毫没有寻常女子的拘谨。
“陆先生,昨夜休息得可好?”萧衍开口,声音温和却自有一股威严。
“托将军洪福,草民一夜安睡,是数月来最安稳的一觉。”陆云昭躬身一礼,言辞恳切。
“先生不必自称草民,既入我山谷,便是我等的同袍手足。”萧衍示意他坐下,随即开门见山,“如今战事在即,时间紧迫。先生饱读诗书,见识不凡,我想请先生暂任我后勤司主簿一职,协助蓁蓁处理文书、调度之事,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陆云昭闻言,心中微微一震。
他本以为,萧衍最多会看在他读书人的身份上,给他一个文书抄写之类的闲职。却不想,竟是直接让他进入了核心的后勤司,并且是协助…将军夫人?
他下意识地看向叶蓁蓁,这位年轻的夫人,真的能担起如此重任吗?战争后勤,千头万绪,繁杂无比,那可是连浸淫此道多年的老吏都头疼不已的差事。
叶蓁蓁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并未多言,只是将面前的一张图纸,轻轻推到了桌子中央。
“陆先生,请看。”
那是一张用炭笔精心绘制的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山谷的各个区域:军营、农田、工坊、仓库、医护营……每个区域之间,都有线条连接,旁边还用小字标注着物资流向和预估的运输时间。
“这是我绘制的山谷后勤运转简图。”叶蓁蓁的声音清脆而冷静,“根据我的测算,一旦开战,前线每日需消耗箭矢三千支,刀矛损耗约五十件,粮食消耗八百斤。而我们的工坊,目前每日最多可产箭矢两干支,修补刀矛三十件.……”
她没有说任何高深的大道理,只是将一个个冰冷而精确的数字,清晰地呈现在陆云昭面前。
“.…所以,我们面临着每日一千支箭矢的缺口,以及二十件兵器的损耗。要弥补这个缺口,就需要将铁匠铺的人手增加一倍,并实行三班轮换制。但这又会带来新的问题,人手增加,粮食消耗就会变大,夜间工作,灯油的消耗也会增加…”
陆云昭越听,心头越是骇然。
他读过兵书,也曾在县衙做过幕僚,自诩对军政之事有所了解。可他从未见过,有人能将后勤之事,剖析到如此精细入微的地步!仿佛战争不是一场混乱的厮杀,而是一道可以精确计算的算学题。
叶蓁蓁的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逻辑缜密。从兵器生产到粮食分配,从伤员救治到情报传递,她构建起了一个环环相扣、彼此支撑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远远超出了陆云昭对“后勤”二字的全部认知。
他额上渐渐渗出了细汗,看向叶蓁蓁的目光,也从最初的些许轻视,转变为震惊,最后化为了深深的敬佩。
“.……我计划,由先生负责统筹所有文书记录,每日清点各处物资的出入库,并形成简报。只有掌握了最准确的数据,我们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叶蓁蓁说完,抬起眼眸,平静地看着他,“先生,可有问题?”
陆云昭猛地站起身,对着叶蓁蓁,行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礼,长揖及地。
“夫人之才,胜过万卷兵书!云昭今日方知,何为运筹帷幄!请恕云昭方才的无知与浅薄!”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主簿一职,云昭定当竭尽所能,万死不辞!’
这一拜,是心悦诚服。
一旁的孟虎看得目瞪口呆,而周昌和萧衍的脸上,则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萧衍知道,从这一刻起,叶蓁蓁的权威,才算真正在这些传统士人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
而接下来的事情,更让陆云昭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他带来的弓匠张师傅,被请到了兵器坊。他只看了一眼士兵们用的弓,便连连摇头。
“将军,此弓所用的木料虽韧,但处理不当,湿气太重,发力时易生迟滞。还有这弓弦,捻得太松,十成力道只能发出七成。”张师傅拿起一把半成品,对众人道,“若信得过老汉,给我三天时间,我用新方法为弓胎定型,再以鱼胶混合牛筋重制弓弦,不敢说百步穿杨,但五十步内,威力至少能提升三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