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温暖的阳光洒落在金伯利高原崭新的城市轮廓上。
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红土地,如今却矗立着一座仿佛从未来穿越而来的城市——金伯利新城。
这里是基于武振邦的大本营棕榈泉镇向外扩建的新城区。
而原来的棕榈泉镇则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中心地带。
今天,是这座城市正式落成暨首届“西澳-南亚全球科技与未来生活博览会”的开幕日。
巨大的标语在空中飘动,无声地宣告着“效率、和谐、可持续”的主题。
来自世界各国的使团、顶尖科学家、跨国企业代表以及全球各大媒体的记者,怀揣着好奇、惊叹、乃至一丝不安,步入了这座传说中的“奇迹之城”。
他们的第一印象是极致洁净与有序。
空气清新得不像工业城市,街道上看不到垃圾,甚至看不到几个清洁工——自动清扫机器人和地下真空垃圾处理系统承担了一切。
而集中到一处的垃圾,则由武振邦的黑土负责吞噬转化成富含营养的农业用土。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未来。”
一个温和而清晰的电子音在每位来宾的耳机中响起,提供同声传译的无线耳机在入口处自动发放并适配语言,
“请随意体验。公共交通全天免费,所有公共服务设施均已向您开放。”
与会者的体验之旅开始了:
流线型、无驾驶室的电动巴士和小型穿梭车无声地沿着街道预定路线轨迹行驶,乘客通过路边站点终端随时呼叫。
系统自动分配最优车辆,几乎无需等待。
记者们尝试了一下,从会展中心到最近的居住区,五分钟内车必达。
美丽的导游小姐姐自豪地介绍,城市百分之九十五的能源来自周边的巨型太阳能农场和高效风电场。
并由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电网进行实时优化分配,剩余电力则输入国家电网。
“我们甚至可以向澳洲全境反向供电。”导游们用毫无波澜的语调说着最骄傲的话。
他们参观了自动化管理的垂直农场,看到大型自动化农业机械精准地播种、浇水、收割;
在社区中心,智能健康监测仪为居民提供快速体检;
学校里,孩子们通过全息投影天幕学习天体物理,与屏幕上的远程老师互动;
甚至连公园的灌溉系统都是基于土壤湿度传感器和天气预报自动运行。
港口与工业区的远程展示,通过实时视频,嘉宾们看到了近乎无人化的杰拉尔顿港。
巨型桥吊自动装卸集装箱,无人驾驶卡车和自动导引车穿梭往来,一切仅仅在少量的工作人员的操作下井然有序,效率极高。
皮尔巴拉的铁矿深处,无人钻探、自动运输、远程操控的冶炼中心,仿佛是一个由钢铁和代码构成的独立王国,用人极少,产出却惊人。
下午,博览会主论坛开幕。
武振邦并没有亲临现场,但他的全息影像如同真人般出现在会场中央,清晰、稳定,甚至能与现场灯光互动。
“过去,人类被束缚在土地上、机器旁,为了基本的生存耗尽一生。”
武振邦的声音通过社区无所不在的音响系统,清晰地传递到每个角落,带着一种平和的权威感,
“匮乏、争斗、污染,似乎成了文明的宿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仿佛能穿透影像看到每一位听众。
“但今天,在这里,我们想证明,宿命可以被打破。
通过科技,通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自然的深刻尊重,人类可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去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去享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他身后的巨大屏幕展现出西澳和南亚的各项数据:
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近乎100%的识字率、接近零的贫困率、极高的能源自给率、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工农业自动化比例。
“这不是魔法,这是选择的结果。我们选择了将科技用于创造,而非毁灭;用于普惠,而非垄断;用于与自然和谐共处,而非无止境索取。”
他最终抛出了核心信息:
“西澳和南亚的模式,值得全球大力推广,但却并非要强加于人。
我们只是打开了一扇窗,让大家看到另一种可能性。
我们愿意与所有热爱和平、追求发展的国家分享我们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贫困、疾病、资源短缺、环境变化。
我们相信,一个更高效、更公平、更绿色的世界,是可能的。”
演讲结束,全场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极其热烈的掌声。
尤其是来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眼神炽热,仿佛看到了通往天堂的捷径。
许多西方科学家和企业家也陷入深思,他们看到了技术应用的另一种极致方向,这与他们国内资本优先、有时甚至忽视社会效益的模式截然不同。
然而,光环之下,暗流涌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