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公益“非遗传承年度盛典”落幕时,夜色已漫过传承馆的青砖黛瓦。陈曦站在展示区中央,看着墙上滚动的年度成果数据——30所合作高校的校徽连成一片星海,120位传承人的笑脸在屏幕上定格,10万+件文创销量的数字还在闪烁,50场体验活动的照片像连环画般流转。每一个字符、每一张画面,都藏着她和伙伴们熬夜改方案、冒雨跑村寨、顶着压力应对风波的痕迹。
就在她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上“刘阿婆蜀绣工作室”的照片时,脑海里突然响起熟悉的系统提示音,淡蓝色的面板如流水般铺开,金色的标题“女王特权体系解锁”格外醒目:
“检测到宿主完成三大核心里程碑:1. 彻底了结前世恩怨,消除心理羁绊;2. 手作公益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双平衡,进入稳定发展期;3. 非遗传承影响力覆盖高校、乡村、企业多领域,形成良性生态。现解锁三项专属特权,助力宿主推进非遗事业。”
特权一:非遗资源全局调度权
面板中央缓缓展开一张动态的“全国非遗资源地图”,不同颜色的光点在地图上闪烁——红色代表濒危技艺传承人,蓝色是非遗工坊,绿色为潜在合作机构,紫色则标注着非遗原材料产地。每个光点旁都悬浮着微型信息卡,只需意念触碰,就能查看详细内容。
“特权说明:宿主可实时获取全国非遗资源动态,跳过中间对接环节,直接联系核心资源方。系统将基于双方需求(如传承人需销售渠道、宿主需技艺支持)自动生成匹配方案,含合作模式建议、风险评估及初步时间表。”
陈曦试着将意念集中在四川区域一个闪烁的红点上,面板立刻弹出详细信息:“刘芳,82岁,蜀绣省级传承人,专精‘双面异形绣’,代表作《百鸟朝凤》曾获国家级非遗展金奖。现有3名学徒,核心需求:解决蜀绣专用丝线采购渠道(需60支细丝线)、拓展高端定制产品销路;可提供资源:每月8-10件手工绣品、蜀绣技艺教学课程。”下方还附带了刘阿婆工作室的实时定位、联系方式,甚至有近期丝线库存的照片。
她忍不住惊叹——前世为了找一位蜀绣传承人,她跑遍四川三个市县,耗时两个月才找到线索;这一世,若不是偶然机会,也差点错过刘阿婆。而现在,只需一个意念,就能精准对接最核心的资源,连对方的需求和可提供的支持都一目了然。
特权二:忠犬联盟默契强化
面板切换到“忠犬联盟”界面,原本灰色的“协作默契”标签此刻亮起金色光芒,旁边多了一个跳动的“预判机制”图标。说明文字随之浮现:“联盟成员将激活‘需求预判’能力,可通过宿主及成员的工作动态、计划方向,提前感知潜在需求,主动提供适配支持。经系统测算,协作效率将提升100%,沟通成本降低70%。”
就在这时,陈曦的手机震动起来,是林砚舟的来电。“陈曦,我刚整理完明年高校非遗课程的框架,特意把‘技艺模块’拆成了独立文档。”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熟悉的细致,“我猜你接下来要和传承人对接课程内容,就把每个模块需要的技艺类型、课时建议都标好了,比如蜀绣模块需要‘基础针法教学+文创设计’,还留了空白栏让传承人填具体需求,你看看要不要补充?”
陈曦愣了愣——她刚才确实在想,明年要新增蜀绣、彝绣等西南地区非遗技艺进课程,还没来得及和林砚舟提,他竟然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这种“未说先做”的默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
挂了电话,沈亦舟的微信消息又弹了出来,附带一份PDF文件:“刚和赛车赛事主办方聊完,明年春季赛想在现场搞‘非遗文创市集’,我帮你预留了10个展位,位置在观众入口处,人流量最大。合作草案里写了市集的时间、宣传资源分配,还加了‘传承人现场演示’的环节,你看看有没有要调整的,比如要不要增加竹编、苗绣的专属展区?”
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标注,陈曦的心里涌起一阵暖流。以前,他们需要开好几次会才能对齐需求;现在,伙伴们像能读懂她的心思,提前把一切都准备妥当。这种无需多言的默契,让她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特权三:个人能力自适应升级
面板最后一项特权的图标是一枚旋转的金色齿轮,下方写着“个人能力自适应升级”。说明文字详细解释:“当宿主接触新领域、新任务时,系统将自动激活相关基础能力,并生成‘阶梯式学习路径’。基础能力涵盖知识储备、技能技巧、经验总结,配合针对性学习,可快速掌握核心能力,避免从零起步的低效探索。”
陈曦突然想起下周要参加“国际非遗文化论坛”,需要和法国、日本的非遗机构负责人洽谈合作。她试着在心里默念“跨文化沟通”,面板立刻弹出新的界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