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公益获得“全国年度公益项目金奖”后的第一个周末,陈曦像往常一样来到传承馆,却发现大门虚掩着,里面静悄悄的,只有庭院里的桂花树随风摆动,落下细碎的花瓣。她刚推开门,就听到“砰”的一声,彩色纸屑从头顶落下,“忠犬联盟”的伙伴们捧着一个巨大的礼盒,齐声喊道:“陈曦,生日快乐!”
陈曦愣在原地,才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最近忙着公益项目和体验店扩张,她早就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看着伙伴们脸上灿烂的笑容,还有那个用竹编框架、苗绣丝带装饰的礼盒,她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你们……怎么还记得我的生日?”
“怎么能忘!”林砚舟笑着走上前,把礼盒递到她手里,“这个礼物是我们所有人一起准备的,里面藏着大家的心意,你快打开看看。”
第一层:周教授的“非遗记忆册”
陈曦小心翼翼地打开礼盒,最上面是一本烫金封面的相册,封面上绣着一朵小小的雏菊,是李阿婆的手艺。“这是‘非遗记忆册’,我和高校的学生一起做的。”周教授指着相册里的照片,“你看,这是你第一次去李阿婆家学苗绣的样子,手指还被针扎破了;这是你第一次主导‘社区非遗体验课’,紧张得手心都在出汗;还有这个,是你在国际论坛上发言的照片,自信又从容。”
相册里不仅有照片,还有周教授手写的注解,记录着每一个重要时刻的时间、地点,甚至还有当时的小插曲。翻到最后一页,是一张空白页,周教授笑着说:“后面的页数,留给你未来的非遗故事,我们还会一起帮你填满。”
陈曦抚摸着相册的纸张,上面还带着淡淡的墨香,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记录着她和非遗、和伙伴们一起成长的时光。她抬头看向周教授,轻声说:“谢谢您,周教授,这是我收到过最用心的相册。”
第二层:沈亦舟的“赛车+非遗”定制模型
翻开相册,下面是一个精致的玻璃罩,里面放着一辆迷你赛车模型。“这是我特意找赛车模型厂定制的,车身用的是你最喜欢的白色,上面的图案都是非遗元素。”沈亦舟拿起模型,指着车身上的花纹,“你看,车门上是苗绣的太阳花,车顶是竹编的纹理,车尾还有皮影戏里‘哪吒’的图案,都是咱们公益项目里的非遗技艺。”
他还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遥控器:“这个模型不仅能看,还能跑,我特意在车底装了电池。以后你想放松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拿出来玩,就当是我们一起回忆‘非遗+赛车’的合作时光。”
陈曦接过遥控器,轻轻按了一下,模型车在桌面上缓缓行驶,车身上的非遗图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她想起第一次和沈亦舟合作赛车赛事非遗体验区的场景,那时的她还很紧张,是沈亦舟一直鼓励她,帮她对接资源。“谢谢你,沈亦舟,这个模型我一定会好好珍藏。”
第三层:林砚舟的“未来规划手账”
玻璃罩下面,是一本厚厚的手账,封面是林砚舟亲手设计的,上面印着手作公益的LOGO,还有一行字:“陈曦的非遗未来规划”。“我知道你总在为手作公益的未来操心,所以做了这本规划手账。”林砚舟翻开手账,里面有详细的“未来三年计划”,“你看,第一年我们要把山区非遗公益支教扩展到10所学校,建立5个‘非遗公益基地’;第二年要推进海外体验店的筹备,先从巴黎店开始;第三年要启动‘濒危技艺抢救专项计划’,找到更多掌握濒危技艺的传承人。”
手账里不仅有计划,还有林砚舟收集的资料——海外非遗市场的调研报告、濒危技艺传承人的联系方式、公益基地的选址建议,甚至还有空白的表格,方便陈曦随时补充想法。“这本手账可以随时更新,以后我们每个月都一起讨论进度,一起把这些计划变成现实。”
陈曦看着手账里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林砚舟总是这样,把她的想法、手作公益的未来,都放在心上,提前做好规划,让她不用再独自承担压力。“谢谢你,砚舟,有你在,我觉得未来的路都清晰了很多。”
第四层:苏医生与赵村长的“健康守护包”
手账下面,是一个浅青色的布包,上面绣着“平安”两个字,是赵村长的妻子绣的。“这是‘健康守护包’,我和苏医生一起准备的。”赵村长打开布包,里面有苏医生配制的养生茶包——有清肝明目的桑菊茶、健脾养胃的山药茶、缓解疲劳的陈皮茶,每种茶包上都贴着标签,写着功效和冲泡方法;还有一个小小的血压仪,苏医生笑着说:“你总是忙着工作,忘了照顾自己的身体。这个血压仪方便你随时监测血压,茶包记得每天泡着喝,要是有不舒服,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
赵村长还从包里拿出一个竹编的小盒子,里面装着村里阿婆做的糯米糕、芝麻糖:“这些都是家乡的味道,你忙的时候可以垫垫肚子,别总饿着。以后我们每个月都给你送一次,让你尝尝村里的手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