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体验工坊:从“活动”到“产品矩阵”
赵村长牵头的非遗体验工坊,此前多是公益性质的线下活动。张总建议将其升级为“体验+产品”的矩阵:
1. 亲子套餐:针对城市家庭,设计周末非遗体验营,包含竹编、扎染等手工体验,再搭配亲子非遗手作礼盒,家长和孩子可以把作品带回家,收取套餐费。
2. 企业团建:为企业定制非遗团建活动,融入团队协作环节,比如共同完成一幅大型扎染作品,既满足企业团建需求,又推广了非遗技艺。
3. 定制服务:承接婚礼、生日等私人定制手作,比如竹编伴手礼、蜀绣婚书,打造高端非遗定制品牌。
赵村长听得连连点头:“我之前只想着教大家做手工,没想到还能这么多样。”苏医生补充道:“还可以加入非遗养生环节,比如用漆器做艾灸盒,在体验手工的同时,讲解养生知识,吸引更多中老年人。”
公益直播:从“引流”到“商业闭环”
沈亦舟负责的公益直播,此前主要靠打赏和捐赠获取收入。张总指出,这是最浪费流量的方式,他建议构建“直播+电商+公益”的闭环:
1. 专属直播间:在各大平台开设“曦·承非遗”专属直播间,固定时间开播,直播内容分为技艺展示、传承人故事、产品售卖三个环节。
2. 分级产品:直播间售卖的产品分为引流款、利润款和高端款。引流款是9.9元的迷你竹编挂件,吸引流量;利润款是几十元的非遗手作;高端款是几百元的定制作品,提升利润。
3. 公益背书:每笔订单拿出一定比例捐赠给非遗传承基金,在产品详情页标注捐赠明细,让消费者感受到消费即公益,提升购买意愿。
沈亦舟拍了下大腿:“我马上联系平台,申请专属直播间!苏星然那边也可以请她定期过来直播,带动销量。”张总提醒道:“一定要保证产品质量,直播的核心是信任,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落地细化:把框架变成可执行的方案
听完张总的梳理,大家干劲十足。张总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留下来帮他们细化每个方案的执行细节,避免纸上谈兵。
针对非遗数字化数据库的授权合作,张总建议他们先筛选出10个最具商业价值的纹样,制作成样品册,峰会现场展示给意向企业。同时,提前准备好合作协议模板,明确授权期限、费用、使用范围等条款,提高对接效率。林砚舟立刻着手整理纹样,沈亦舟则负责设计样品册,两人约定三天内完成。
对于非遗体验工坊的套餐设计,张总帮他们核算了成本和定价。亲子套餐定价198元,包含手工材料、教学和礼盒,成本控制在80元以内;企业团建套餐根据人数定价,20人以上团队给予优惠。赵村长负责制定详细的教学流程,苏医生则设计养生体验环节,陈曦负责撰写套餐宣传文案。
公益直播的商业闭环,张总建议他们先从小规模试运营开始。挑选3款产品作为试点,在沈亦舟的个人账号上测试销量,根据用户反馈调整产品和直播流程。同时,联系供应链,确保产品能及时发货,避免出现售后问题。沈亦舟当场就敲定了试点产品,分别是竹编挂件、漆器茶杯和蜀绣徽章。
张总还特别强调了品牌的重要性:“你们要打造一个统一的品牌形象,不管是产品包装、直播间装修,还是峰会展区,都要融入非遗元素,让大家看到这些产品,就想到‘曦·承非遗’。”他建议他们设计专属的品牌LOGO,LOGO可以融合竹编、扎染、蜀绣等元素,简洁易记。陈曦立刻决定,把设计LOGO的任务纳入峰会筹备清单。
忙碌到傍晚,赵村长和苏医生准备了丰盛的晚餐。饭桌上,张总看着大家充满干劲的样子,欣慰地说:“你们这群年轻人有初心、有能力,只要找对方法,一定能把非遗公益做得风生水起。”他举起茶杯,“我这边也会帮你们对接几个意向企业,峰会当天过来看看。”
陈曦感动地说:“张总,太谢谢您了!您不仅帮我们梳理思路,还为我们对接资源,这份情谊我们记在心里。”张总笑着说:“我不是在帮你们,是在投资未来。非遗文化是咱们的根,你们做的事,意义重大。”
紧急调整:峰会筹备全面升级
张总离开后,大家立刻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梳理好的商业逻辑,对峰会筹备工作进行全面调整。
分享稿方面,陈曦和林砚舟连夜修改,增加了商业模式和合作愿景的板块。他们不再只讲传承人的故事,而是重点阐述非遗数字化数据库的授权模式、非遗体验工坊的套餐体系,以及公益直播的商业闭环,让听众清晰地看到合作的价值。沈亦舟重新制作PPT,在页面上加入了品牌LOGO的设计草案和产品套餐示意图,视觉效果更直观。
展品方面,赵村长和沈亦舟对互动展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原本杂乱的展品被分为“授权纹样展示区”“体验套餐展示区”和“直播爆款区”,每个区域都配有详细的合作说明和价格表。沈亦舟还特意制作了数字化展示屏,参观者扫码就能查看数据库的纹样,了解合作方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