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活字印刷术在三号秘仓中诞生,桃源镇的时间,仿佛被拨快了十倍。
曾经被视为珍宝,只有少数几位高层才能拥有的书籍,一夜之间,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当然,不是那些动辄千金的经史子集。
而是两本薄薄的,散发着墨香与麻纸味道的小册子。
《拼音基础手册》。
《算术入门与九九乘法表》。
当学堂里的孩子们,不再需要围着一块石板,伸长了脖子去看来来回回擦写的几个字,而是每人手中都捧着一本印刷清晰、图文并茂的崭新课本时,那种冲击力,是颠覆性的。
他们的小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那光滑的纸页,仿佛在触摸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都小心点!不许把书弄脏了!这可是主公亲手给咱们印的仙书!”
教习在课堂上,前所未有的严厉。
可孩子们,却比他更珍视。
他们用母亲缝制的粗布,小心翼翼地包好书皮,仿佛那不是书,而是自家的田契房契。
有了标准化的教材,学习的效率,呈几何倍数增长。
不过短短半月,学堂里,便不再是零星的“b、p、m、f”,而是变成了整齐划一、响彻云霄的朗朗读书声。
“yī yī dé yī,yī èr dé èr……”
那古怪却富有韵律的口诀,成了桃源镇清晨最动听的交响乐。
又是半年过去。
当第一场瑞雪覆盖了太行山脉,将整个桃源镇妆点得一片银白时。
赵沐笙站在学堂外,听着里面传来的,已经能够完整背诵《三字经》(拼音注音版)的读书声,他知道,第一批果实,成熟了。
是时候,检验成果,并为他这座飞速运转的战争机器,筛选出第一批合格的“齿轮”了。
“传令下去。”
赵沐笙对身旁的孙芷君说道,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力量。
“三日后,桃源镇学堂,举行第一届‘毕业大考’。”
“所有入学满半年的七岁以上学童,必须参加。”
“成绩优异者,无需再等,可直接破格,进入政务院、工部、商部,实习任用!”
孙芷君心头剧震!
她猛地抬头,看着主公平静的侧脸,瞬间明白了这道命令背后,那石破天惊的意义。
主公这是要……兑现他当初的承诺了!
用一场考试,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人的价值,彻底打破出身与门第的桎梏!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桃源镇,瞬间被引爆了。
如果说,之前的免费入学,是给了所有人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
那么这场“大考”,就是将这个希望,变成了一个触手可及的,通往青云的阶梯!
“狗蛋!你个兔崽子!九九乘法表背熟了没?背不熟今天别想吃饭!”
“春妮啊,再多看会儿书,娘去给你把灯油添满,咱家能不能顿顿吃上肉,以后就看你的了!”
“我儿若能考进政务院,当个小吏,我王老三这辈子,死了都值了!”
整个桃源镇,都陷入了一种混杂着紧张、兴奋与狂热的奇异氛围之中。
无数双眼睛,都死死地盯着那座小小的学堂。
那里,即将决定的,不仅仅是几十个孩子的命运。
更是桃源镇未来数十年,人才选拔的铁律!
更是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全新世界里,第一块被高高竖起的,不朽丰碑!
……
大考之日,天光微亮。
一百一十二名穿着崭新冬衣的孩童,在父母殷切的目光中,走进了这座足以决定他们一生的考场。
考场不大,就是平日的学堂,但今日的气氛,却肃穆得如同沙场点兵。
赵沐笙亲自坐镇主考官之位。
孙芷君与甄宓,则分坐两侧,负责协助阅卷。
而那个让所有孩童都感到一丝凉意的身影——阿萤,则抱着她的剑,如同幽灵般,在考场过道里,来回踱步。
她不懂什么叫考试。
但夫君告诉她,要盯着,不许他们交头接耳,不许他们偷看别人的东西。
于是,她的眼神,便成了这世上最严苛的戒尺。
一个平日里有些顽劣的半大小子,刚习惯性地想伸长脖子,去瞟一眼同桌的卷子。
一道冰冷的视线,便精准地落在了他的后颈上。
那小子浑身一僵,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仿佛被一头远古凶兽盯上,连呼吸都停滞了。
他猛地缩回脖子,再也不敢有半分异动。
整个考场,除了笔尖划过石板的“沙沙”声,再无半点杂音。
考试科目,只有两门。
上午,语文。
下午,数学。
甄宓看着赵沐笙亲手用钢笔写出的考卷原稿,内心再次掀起了惊涛骇浪。
语文卷,没有考经义,没有考策论。
第一题,默写拼音字母表。
第二题,看拼音,写汉字。
第三题,也是分值最重的一题,是一篇不足三百字的短文,讲述的是“曲辕犁比直辕犁好在哪里”,要求学童读懂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三个优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