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奇迹,像一场席卷桃源镇的风暴,余波久久未平。
王二疤,那个被铁水烫伤、断腿感染,被所有医婆断定必死的屯田兵,活了。
不仅活了,还在杜度那神乎其技的“缝合术”与后续青霉素的治疗下,断腿的伤口没有一丝腐烂,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
“杜神医”三个字,一夜之间,取代了桃源镇所有鬼神的名号。
医药实验室的门槛,快要被那些前来求医问药、或是单纯前来磕头还愿的镇民踏破。
杜度,这个不久前还被世人视为疯子、妖怪的男人,第一次,站在了阳光之下,享受着万民的敬仰。
他的眼中,不再有阴郁与戒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狂热的、对医学的信仰,以及对那个将他从深渊中拉出的身影的、至高崇拜。
人才,正在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融入桃源镇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
甄宓的地下情报网,如一张无声的巨网,将中原大地上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工巧匠,源源不断地网罗至此。
杜度的医药实验室,正在攻克“显微镜”的镜片研磨技术,并开始系统化培养桃源镇的第一代“医学生”。
毕湛的工部,在充足的煤铁资源和水力锻锤的加持下,钢铁产量节节攀升,第一批制式化的“重装马铠”已经锻造出炉。
周虎的军营里,一千匹战马的加入,让“骑兵营”初具规模,每日的马蹄轰鸣声,震彻山谷。
孙芷君的政务院,则像一个高速运转的大脑,将人口、物资、工分、建设,调配得井井有条。
一切,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但赵沐笙,却从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嗅到了一丝隐忧。
摊子,铺得太大了。
政务、军事、工业、商业、医疗、情报……无数条线,最终都汇集到他一人手中。
这在草创初期,是集权的必然。
可当桃源镇的人口即将破万,管辖的土地延展至百里之外时,这种大权独揽的模式,已经成为了效率的桎梏。
他需要一个更稳定、更高效,能够自我运转的权力架构。
他需要的,是一个真正的,国家机器的雏形。
是夜,赵沐笙站在巨大的沙盘前,久久不语。
阿萤从身后轻轻抱住他,将小脸贴在他的背上,感受着他平稳的心跳。
“夫君,不开心吗?”
“没有。”赵沐笙回过身,将她揽入怀中,揉了揉她的银发,“只是在想,这个家,太大了,需要找几个厉害的管家来帮忙了。”
阿萤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她不懂什么叫管家。
她只知道,夫君身上的味道,很好闻。
……
次日,五道来自镇主府的最高指令,分别送到了孙芷君、周虎、毕湛、杜度、以及甄宓的手中。
令:申时三刻,议事厅议事。
接到命令时,孙芷君正在为新增的三百户流民分配住所和农田,忙得脚不沾地。她看到信使,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便继续有条不紊地发号施令。
周虎正在骑兵营,亲手为一匹战马钉上新出炉的马蹄铁。他接过命令,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拍了拍身边的战马:“伙计,主公要干大事了!”
毕湛和杜度,则是在各自的工坊与实验室里,被几乎是强行从工作中拖出来的。一个满身油污,一个满眼血丝,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无奈和……期待。
甄宓正在她的“商部”小院里,听取一名刚从邺城返回的“商人”汇报袁绍军的动向。她看完命令,挥退了下属,独自在窗前静立了片刻。那双原本波光流转的眸子,变得前所未有的深邃。
她知道,决定桃源镇未来,也决定她自己命运的时刻,到了。
申时三刻,分毫不差。
五道身影,齐聚议事厅。
他们代表着桃源镇如今最核心的五股力量:内政、军事、工业、医疗、商业。
当他们走进大厅时,所有人都微微一怔。
今日的议事厅,与往日不同。
那张巨大的沙盘,被移到了侧面。大厅中央,只摆着一张长案,案后赵沐笙端坐。
他的身后,阿萤抱着剑,安静地站着,像一尊绝美的、没有感情的雕塑。
气氛,庄严肃穆,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都坐。”
赵沐笙的声音响起,打破了寂静。
五人依序落座,目光齐齐汇聚在赵沐笙身上。
“今日召集各位,是为定策,也是为定规。”
赵沐笙没有半句废话,开门见山。
“桃源镇发展至今,人口近万,百业待兴。旧有的管理模式,已不堪重负。”
“我决定,自今日起,桃源镇之发展,将由三驾马车共同驱动。”
三驾马车!
这个新奇而又形象的词汇,让在场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赵沐笙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孙芷君身上。
“第一驾马车,政务院。”
“孙芷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