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前哨站的嗡鸣声如同垂死巨兽的心跳,在乳白色的水晶墙壁间低徊。诺亚调出的监控画面中,那些被称为“修正者”的扭曲光斑,正以某种令人不安的韵律撞击着峡谷上方的无形屏蔽场,每一次撞击,都让站内的光线随之明灭,仿佛整个空间都在痛苦地痉挛。
“屏蔽场能量指数下降至百分之四十七。”诺亚的声音依旧平静,但语速明显加快,“按照这个衰减速率,我们最多还有两小时。”
两小时。从得知世界的虚拟本质,到必须为撬动这个虚拟世界的根基而亡命奔袭,中间只隔了不到十分钟。巨大的认知冲击尚未完全消化,更巨大的生存压力已如山崩般压下。
周屿第一个从震撼中挣脱出来。他的理性如同淬火的钢,在极致的压力下反而变得更加坚韧、冰冷。他没有时间去质疑或感伤,生存和目标是此刻唯二的坐标。
“我们需要交通工具,装备,以及穿越‘修正者’封锁线的方法。”他的目光锐利地射向诺亚,“‘隐修会’既然能在此地存在,必然有撤离方案。”
诺亚点了点头,苍老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滑动。大厅一侧光滑的墙壁无声地滑开,露出后面一个稍小些的舱室。里面停放着三套流线型的、泛着哑光的深灰色装备,以及一台形状奇特、如同巨大梭鱼般的潜水器。
“‘海妖’潜航器,非金属主体结构,采用生物模拟推进,静默性能极高,能最大程度规避‘摇篮’的常规监测。内部存储了前往目标海域的预设航线,以及我们收集到的该区域所有‘信息伤疤’和能量湍流的数据。”诺亚介绍道,“这些‘影鳞’作战服,同样是非标准材料,能提供基础的生命维持和环境伪装,更重要的是,它们内嵌了基于楚雅部分研究成果的‘信息迷彩’模块,可以在短时间内扭曲你们在局部协议层面的‘存在签名’,让‘修正者’难以锁定。”
他看向三人,眼神凝重:“但记住,‘信息迷彩’并非万能,持续时间有限,且使用过度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协议排斥反应。潜航器也只能送你们到异常海域边缘,最终接近和定位‘编译核心’,需要你们自己面对。”
“足够了。”周屿没有任何废话,开始迅速检查装备和潜航器状态。
苏晴帮助精神依旧有些恍惚的林见清换上“影鳞”作战服。触感冰凉柔韧,仿佛第二层皮肤。当作战服激活时,林见清感觉到一层极其细微的、与楚雅“频率种子”同源的能量场覆盖了全身,让她与周围环境的信息交互产生了一种隔膜感,虽然减轻了信息过载的负担,但也让她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剥离”感,仿佛与这个虚拟世界更加疏离。
“见清,集中精神。”苏晴握住她的手,低声鼓励,但她的指尖同样冰凉。苏晴自己的状态也很糟糕,身体旧伤和精神透支如同阴云笼罩,但她强行支撑着,因为她知道,林见清是计划的核心,而维系林见清意识的稳定,是她此刻最重要的任务。
准备时间短暂得令人窒息。二十分钟后,一切就绪。
“屏蔽场能量低于百分之三十,即将触发结构性强震。”诺亚发出最后警告,“出口通道已开启,愿先贤的智慧指引你们。”
他没有说祝福的话,在这个虚拟的囚笼中,祝福显得苍白无力。
“海妖”潜航器载着三人,从峡谷底部一个隐蔽的水下通道悄然滑出,无声地没入斯瓦尔巴群岛周边冰冷刺骨的北冰洋海水之中。
几乎在他们离开的瞬间,通过潜航器外部传感器传回的最后画面,他们看到峡谷上方的屏蔽场如同破碎的玻璃般寸寸碎裂,数个扭曲的、散发着不祥光芒的“修正者”如同秃鹫般俯冲而下,淹没了那个曾经给予他们片刻安宁的“方舟”前哨站。
画面戛然而止。
潜航器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推进器低沉的嗡鸣和生命维持系统细微的循环声。幽蓝的海水透过舷窗涌入视野,上方是厚厚的冰层,阻隔了天光,只有潜航器自身的灯光在黑暗中开辟出一小片移动的领地。
林见清靠在冰冷的舱壁上,闭上双眼。外部物理世界的干扰被潜航器外壳和“影鳞”作战服大幅削弱,但她意识深处的风暴并未停歇。楚雅的知识、“摇篮”的真相、自身异变的感知……如同沸腾的岩浆,在她思维的火山口下翻滚。她必须尽快掌控这股力量,而不是被其吞噬。
她开始尝试主动引导,不再是被动地“看到”信息,而是像调用肌肉记忆一样,去“调用”那些被灌输的、关于信息拓扑和协议结构的知识。她将感知聚焦于潜航器外部的一个微小区域——一片随水流飘过的浮游生物群。
在她的“视界”中,那些浮游生物不再是发光的微小生命,而是变成了由“存在强度”、“运动矢量”、“能量代谢率”等参数构成的简化模型集群。她尝试着,用意念去“微调”其中一个浮游生物模型的“运动矢量”参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