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兵临大同!这总兵不对劲!】
北风呼啸,卷起官道上的尘土,吹得漫天昏黄。
九千人的队伍,如同一条沉默的黑龙,蜿蜒向北。
队伍的最前方,没有旗帜招展,没有鼓声震天,只有整齐划一的脚步声,踏在坚实的土地上,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回响。
每一个士兵,都身穿统一的黑色棉甲,背着一支长长的火铳,腰间挂着两个牛皮弹药盒,脸上带着一种近乎麻木的坚毅。
他们目不斜视,步调一致,仿佛不是九千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架巨大战争机器上,严丝合缝的零件。
沿途的村庄里,偶尔有大胆的村民探出头来,看到这支军容严整得可怕的军队,无不吓得缩回脖子,紧紧关上柴门。
这是什么兵?
大明的边军他们见过,一个个歪盔斜甲,面有菜色,走起路来稀稀拉拉,更像是逃难的灾民。
可眼前这支军队,煞气冲天,沉默得让人心头发慌。
王五骑在马上,紧跟在朱衡身侧,看着自己一手操练出来的兵,胸膛里充满了滚烫的自豪感。
这才叫军队!
殿下说的没错,纪律和伙食,就是一支强军的灵魂!
“殿下,按照这个速度,咱们明天傍晚就能抵达大同府城下。”王五瓮声瓮气地汇报。
朱衡骑在一匹神骏的黑色战马上,身上只穿了一件普通的青色长袍,与这支肃杀的军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大同。
李成梁。
这个名字在他脑中盘旋。
历史上的辽东总兵,名震天下的猛将,打得蒙古、女真几十年抬不起头。
虽然此李成梁非彼李成梁,但朱衡从系统的人物扫描中得知,这位大同总兵,同样不是个简单角色。
他年近五十,行伍出身,从一个小兵一路砍杀到总兵高位,靠的是实打实的战功。为人勇猛,却不鲁莽,在军中威望极高。
这样的人,会甘心听从自己一个年轻藩王的号令吗?
尤其是自己那个“打开城门”的疯狂命令。
他会不会以为自己是疯子,直接将自己拒之门外,甚至上报朝廷?
朱衡并不担心,他既然敢下这个命令,自然有拿捏李成梁的办法。
大同府,总兵衙门。
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李成梁一身戎装,坐在主位上,手里捏着那封来自太原的“将令”,手背上青筋毕露。
下面站着一排神情各异的副将、参将。
“总兵大人,这代王……是什么意思?”一个性子急的游击将军忍不住开口,“打开城门?他是嫌鞑子死得不够快,想请他们进城喝茶吗?”
“住口!”李成梁猛地一拍桌子,铜铃大的眼睛瞪着他,“代王殿下如今是‘总领边务安抚使’,是我们的顶头上司!他的将令,岂是你能随意编排的?”
那游击将军脖子一缩,不敢再说话。
可堂下所有将领的脸上,都写满了同样的困惑和荒唐。
“大人,末将以为,此事非同小可。”一个年长的参将站了出来,拱手道,“博尔哈五万大军压境,我大同城墙高大,粮草充足,坚守待援方为上策。这……这主动打开城门,无异于自寻死路啊!”
“是啊,大人!代王殿下远在太原,不悉战况,或许是纸上谈兵了。您是大同的主心骨,可不能由着他胡来啊!”
“要不……咱们就说城门坏了,打不开?”
众将七嘴八舌,没一个赞同朱衡的命令。
李成梁心中何尝不是翻江倒海。
他打了半辈子仗,听过最离谱的命令,也不过是让他带一千人去冲击一万人的敌阵。
可像这种,自己把城门打开,等着五万骑兵冲进来的玩法,简直是闻所未闻!
这不是打仗,这是送死!
他甚至怀疑,这位代王是不是鞑子的奸细。
可是,信中最后那句话,却让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封信当成一个笑话。
“李总兵若不信我,可派人去太原城外,问问张承运张大人的三千官军,为何一炮未放,便尽数归降。”
张承运的事,他早有耳闻。
山西官场地震,布政使被一个藩王用武力逼得交出了全省钱粮,最后还被皇帝下旨“体恤”回京养老。
这件事,早就成了北方官场最大的谜团和笑谈。
所有人都想不通,代王朱衡,凭什么?
现在,他似乎有些明白了。
凭的,就是那门能让三千官军望风而降的“炮”。
可一门炮,能对付五万骑兵吗?
“报——!”
一名传令兵飞奔而入,单膝跪地。
“启禀总兵大人!代王殿下亲率大军,已至城外二十里!”
来了!
李成梁霍然起身。
所有将领也都停止了议论,神情变得紧张起来。
“走,随我出城迎接!”李成梁沉声道。
不管这位代王有多疯狂,他终究是钦差,是安抚使,这个面子必须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